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天幕直播: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> 第59章 第20种死法:因走私罪被处死的欧阳伦

第59章 第20种死法:因走私罪被处死的欧阳伦(2 / 2)

他迅速冷静下来,心中已有了决断:‘这个欧阳伦,绝不能再当驸马!咱得给安庆另择佳婿,一个懂规矩、守本分的!只是等等,咱似乎不记得勋贵中有姓欧阳的人,也没有欧阳伦这个人,难道......’

天幕上,在详细讲述了欧阳伦伏法的经过后,朱迪钠刻意停顿了片刻,似乎是在等待反应。果然,大量的网友评论开始刷屏,其中占据主流的,竟是一片对朱元璋此举的赞许之声:

【网友“法治先锋”发言:这一点必须给洪武大帝点赞!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哪怕是皇亲国戚,只要犯了国法,一样严惩不贷!欧阳伦走私,破坏国家经济命脉,罪有应得!朱元璋能做到不徇私情,大义灭亲,这觉悟,这执行力,放在整个封建帝王史上都是相当炸裂的!】

这条评论获得了极高的认同。

【网友“历史对比家”附和:没错!想想多少朝代就是毁在外戚勋贵仗势枉法、蠹政害民上!朱元璋能拿自己女婿开刀,这震慑力,比杀一百个普通官员都大!看谁以后还敢仗着身份胡作非为!】

【网友“理想主义者”感叹:要是每个皇帝都能像老朱这样,对自家亲戚也下得去手,估计很多王朝都能多续几十年命。可惜啊,大多数皇帝都困于人情,做不到这般决绝。】

【网友“细节考据党”补充:而且大家注意,欧阳伦案发时,马皇后已经不在了(洪武十五年去世),没人能真正劝得住盛怒下的朱元璋。他坚持处死欧阳伦,固然有维护法度的公心,但某种程度上,也显示了他晚年愈发孤拐、不容置疑的独断性格。】

这些评论,几乎将朱元璋此举捧到了“封建法治典范”的高度。

天幕下的洪武朝堂,气氛却有些微妙。

朱元璋听着后世这些“赞许”,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,但紧抿的嘴角似乎略微松动了一丝。他内心深处对此是受用的,这证明他未来的决定符合他“重典治国”、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的一贯主张,甚至得到了后世的认可。这让他对自己坚持的严刑峻法,更添了几分底气。

然而,一旁的马皇后,心情却复杂得多。她刚刚还对朱元璋未来的“冷酷”感到愤怒和不解,此刻听到后世几乎一边倒的赞扬,那股怒气不由得消散了些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奈的叹息。她明白治国需要法度,需要威严,但想到女儿安庆未来要承受丧夫之痛,作为母亲,心中终究是刺痛难忍。她只能安慰自己,若欧阳伦真如天幕所说那般不堪,或许……长痛不如短痛?

而那些勋贵皇亲们,则是个个面色发白,噤若寒蝉。天幕对欧阳伦之死的“赞许”,如同一声尖锐的警钟在他们耳边敲响!连皇帝的女婿都说杀就杀,他们这些臣子、外戚,若是犯了事,下场只会更惨!之前或许还有人存着些许侥幸心理,此刻那点侥幸已被彻底碾碎。一股“伴君如伴虎”的战栗感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萦绕在每个人心头。

朱迪钠看着屏幕上几乎一边倒的“赞歌”,轻轻推了推眼镜,语气平和地补充了一句,仿佛是在平衡视角:

“网友们的评价,确实点出了朱元璋此举在维护法纪上的积极意义。不过,大家也不要过度神话。此举固然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,但也反映了明代皇权至高无上、律法完全服务于皇权意志的特点。欧阳伦案,是朱元璋个人意志的体现,是‘皇帝认为你该死,所以你必须死’的典型案例。这种基于个人判断的‘公正’,其背后,依然是毫不留情的绝对权力。”

他这番话,像是一滴冷水滴入滚油,让一些沉浸在“赞许”情绪中的网友稍稍冷静下来,开始思考其背后的权力逻辑。但在天幕下的洪武时空,这番关于“绝对权力”的点评,却让那份因“赞许”而带来的些许松动,再次被沉重的敬畏所取代。

无论如何,欧阳伦这个名字,以及他未来的结局,已经通过天幕,深深地烙印在所有知情者的心中,成为了一个关于法度、权力与亲情之间残酷博弈的鲜明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