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朱樉的婚姻枷锁(2 / 2)

天幕上,关于秦王朱樉的讨论并未停止,反而因他的死法引向了对其生平能力的评价,网友们立刻分成了两派,争论不休:

【网友“藩王拥护者”发言:你们别小看秦王!他可是大明第一藩王,镇守西北重镇西安,威震羌胡,使得北元不敢轻易南下牧马!这份战略威慑力,本身就是大功!】

【网友“史料考据派”立刻反驳:得了吧!还威震西北?洪武朝前期、中期,西北主要靠的是宋国公冯胜、颍川侯傅友德、长兴侯耿炳文这些名将轮流坐镇,主持大局。秦王更多是象征意义,实际军事指挥权有限。】

【网友“战功盘点君”补充细节:根据可靠记载,秦王几次独立领兵出征,主要是平定洮州羌人叛乱。虽然获胜,但规模不大,对手也不算强,战功只能说平平。跟后来晋王朱棡、燕王朱棣在漠北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战绩完全没法比。】

【网友“行为定论者”言辞尖锐:要我说,这位秦王殿下最大的“功绩”,恐怕都体现在西安府内了!史料上他凌辱官属、虐待官人、大兴土木、劳民伤财的记载比比皆是!说他是个在封地内横行霸道、为非作歹的纨绔王爷,一点都不冤枉!洪武二十三年后北元被打残了,剩下的小仗也没他的份,能力不行,德行有亏,难怪……】

这些评论,一条比一条尖刻,将朱樉原本就因死亡预告而备受打击的形象,又踩入了“无能”、“暴虐”的泥潭之中。

“噗——”

西安秦王府内,朱樉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,仿佛被人当胸狠狠捶了几拳,一股郁结之气堵在那里,上不来也下不去,脸色瞬间涨得通红。

“混账!胡说八道!”他猛地推开怀中的邓次妃,霍然起身,在殿内烦躁地踱步,对着天幕的方向低吼道:“他们懂什么?!咱镇守西安,稳定西北,难道不是大功?!羌人叛乱,咱亲率大军平定,难道不是勇武?!那些……那些府中琐事,也值得拿出来说道?!”

他越说越气,感觉自己一生的作为都被轻飘飘地否定了。是,他承认自己有时行事荒唐,但作为藩王,镇守一方的责任他自认是担起来了的!凭什么拿他跟老四那种天生喜欢打仗的杀才比?凭什么说他毫无战功?

邓次妃被他推开,先是一愣,随即看到他如此激动,连忙上前拉住他的手臂,柔声劝慰:“王爷息怒!莫要气坏了身子!天幕之上皆是后世之人妄加揣测,他们哪里知道王爷的辛苦与威仪?妾身……妾身是知道的……”

然而,邓次妃的劝慰此刻却显得如此无力。朱樉心中的憋闷并非仅仅来自后世评价,更来自于一种深层的无力感——他似乎无论怎么做,都无法摆脱这既定的“污名化”命运。活着被指责暴虐无能,死了还要被扣上“死有余辜”的帽子,甚至连死法都.......

他停下脚步,喘着粗气,望着天幕上那些依旧在不断滚动、争论他功过的文字,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愤怒交织在一起。他恨不得能冲上天幕,与那些后世之人当面对质,将自己的功绩一一列出!但这终究只是妄想。

这口闷气,只能硬生生堵在胸口,化作一声充满不甘与怨恨的叹息。他知道,无论他如何辩驳,在天幕之下,在“历史”的记载中,他秦王朱樉,恐怕永远都是这样一个形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