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内烛火摇曳,映照着这对相拥的男女,也映照着朱樉眼中那簇已然点燃、再也无法熄灭的野火。
貂皮大衣的暖意,混合着邓次妃身上传来的淡淡馨香,暂时驱散了朱樉心头的部分寒意与决绝带来的紧张。他就这样静静地拥着怀中的女子,感受着这份暴风雨前难得的宁静与依靠。邓氏像一只乖巧的小猫,将脸颊贴在他宽阔却紧绷的胸膛上,听着那有力的、却比往日略显急促的心跳,没有说话,只是用身体的柔软和温度,传递着无言的支持。
殿内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,以及两人交织的呼吸声。天幕的光芒已然隐去,夜空恢复了沉寂的黑暗,仿佛刚才那搅动天下人心的剧透只是一场集体的幻梦。但朱樉知道,不是梦。他的人生,大明的国运,都已经在那白光闪现的瞬间,被彻底改变了轨迹。
就在这时,邓次妃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,在他怀里微微动了动,一只手依然环着他的腰,另一只手却悄悄从袖中摸出了一小卷被蜡封得严严实实的纸条。
“王爷,”她仰起脸,声音压得极低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,“这是妾身的哥哥刚从应天发来的鸽信,妾身……还没来得及呈给您。”
朱樉眉头一皱,松开了环抱,接过了那卷小小的鸽信。他熟练地捏碎蜡封,展开纸条,就着摇曳的烛光,快速浏览起来。
信上的字迹潦草而紧凑,显然书写者是在极度匆忙和紧张的情况下写就的。内容不长,却每一个字都像重锤,敲在朱樉的心上:
“十月十二日应天剧变:燕王(朱棣)于曹国公府吊唁时,被陛下以‘护卫天幕,暂避嫌疑’为由,就地软禁于府中,不得出入。太子妃吕氏受天幕刺激,意外早产,诞下一男婴,母子暂安。京师戒严,诸王及勋贵府邸皆被暗哨监视。兄示警,万事谨慎,切莫妄动。”
“老四被软禁了!”朱樉瞳孔一缩,父皇的反应果然迅速而强硬,直接摁住了最具潜在威胁的儿子之一。“太子妃……早产?母子……暂安?”他看到最后四个字,心头猛地一跳,一个此前从未敢细想的念头如同野草般疯长起来。
邓次妃也看清了信上的内容,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朱樉神色间那细微的变化,忍不住轻声问道:“王爷,太子妃她……平安生产了?那天幕不是说她……”
朱樉猛地攥紧了纸条,眼中闪烁着复杂难明的光芒,他打断邓氏的话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和期盼:“没错!天幕说她会死,会血崩!但现在,信上说她母子暂安!这是四五天前的消息,既然当时未死,那是不是说……是不是说天幕预言的未来,并非不可改变?”
这个想法一旦出现,就再也无法遏制。他用力抓住邓氏的肩膀,眼神灼灼:“爱妃,你想想!如果太子妃能逃过死劫,那是不是意味着,雄英那孩子也可能不会夭折?母后……母后也可能不会那么早离去?甚至……甚至大哥他……”
他没有再说下去,但邓氏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。如果这些至关重要的死亡都能避免,那么整个大明的未来都将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!他们此刻面临的绝境,那看似注定的兄弟相残、你死我活的局面,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!
邓氏的美眸中也瞬间燃起了希望的光彩,她反手握住朱樉的手,声音带着颤音:“王爷,若真如此……若真能如此,那该多好!”如果太子能顺利继位,如果父皇母后都能长寿,那么她的王爷,或许就不用被逼着去走那条九死一生的险路,依旧可以做个富贵闲王,哪怕只是表面上的……
这突如其来的、基于“母子暂安”四个字而生出的希望,像一道微弱却顽强穿透乌云的阳光,暂时照亮了两人被阴霾笼罩的心田。他们紧紧靠在一起,仿佛要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,去相信那渺茫的可能性——历史,或许真的已经悄然拐上了一条未知的岔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