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天殿前,各种哭嚎、呐喊、低泣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片诡异的喧嚣。然而,在这片喧嚣之上,是帝王那令人窒息的沉默,以及所有未被点名者那兔死狐悲、噤若寒蝉的寂静。
正当奉天殿前被绝望与恐惧笼罩,哭嚎与喊冤声此起彼伏,朱元璋眼中杀意渐炽,几欲下令先行锁拿几个“榜上有名”的勋贵之时,一个沉稳而带着疲惫的女声,如同定海神针般从殿外传来:
“都安静!”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马皇后在一众女官的簇拥下,缓步走入殿中。她一身素缟,面容憔悴,眼中布满了血丝,显然这两日为操持太子妃的丧事耗尽了心神,未曾踏足前殿。但此刻,她的身姿依旧挺拔,目光扫过混乱的群臣,最终落在了被汤和搀扶着、面如死灰的李善长身上。
她径直走到李善长面前,无视了周围各种惊惶的目光,亲手搀住了这位老臣颤抖的手臂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:
“李先生,”她看着李善长浑浊而充满恐惧的双眼,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本宫还活着呢。现在,才是洪武十一年。”
这句话,如同醍醐灌顶,又如同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!
马皇后没有过多的解释,没有空泛的安慰,仅仅是指出了一个最简单,却也最容易被恐慌淹没的事实——现在,是洪武十一年!不是二十三年!
那些原本陷入崩溃边缘的勋贵们,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,猛地惊醒过来!
是啊!天幕预言的是十二年之后的事情!现在一切都还未发生!李善长还没有因为那莫须有的“破口大骂”而被清算,於显的儿子还没有卷入胡党,潭王还没成亲呢,就连那看似板上钉钉的胡惟庸案,胡惟庸本人还躲在自己家中呢,更何况它真正的高潮也还在遥远的未来!
更重要的是,马皇后还活着!这位能约束陛下、在绝境中为人争取一线生机的“刀鞘”还健在!而且,天幕已然将未来揭示,陛下就算为了应对这“天机”,为了不让预言一步步变成现实,也总得权衡利弊,慎重行事吧?难道还能立刻就把他们这些“未来罪臣”全都推出去砍了不成?
一股劫后余生般的庆幸,混合着对未来的深深忧虑,在众人心中交织。殿内的哭嚎声渐渐平息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、带着期盼的寂静。所有的目光,都聚焦在马皇后和龙椅上面色依旧阴沉的朱元璋身上。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能等到这来自宫廷的、迟来的清醒与希望。
就在奉天殿内因马皇后的出现而暂得一丝喘息之机时,应天府冰冷的街头,前军都督佥事於显,却已经走到了他命运的终点。
巨大的恐惧、对子女未来的绝望、以及对自身和家族命运的无力感,如同三座大山,彻底压垮了这个在官场上谨小慎微了一辈子的武官。他瘫坐在湿冷的石板地上,背靠着冰冷的墙壁,目光涣散地望着那片已然恢复寻常、却仿佛依旧残留着天幕余威的夜空。
焦虑、悔恨、恐惧……种种情绪在他胸中激烈冲撞,最终超出了他心脏所能负荷的极限。
他猛地抽搐了一下,脑袋不受控制地向右一歪,瞳孔瞬间放大,失去了所有神采。
他就这样,悄无声息地,倒在了洪武十一年十月十六日,应天府初冬寒冷的街头。地上尚未完全融化的雪水,混着尘土,慢慢地浸湿了他那身代表着他一生奋斗才得来的官位的盔甲,冰冷刺骨,一如他此刻已然僵硬的躯体和他的心。
奉天殿内的短暂平静,与街头这无人关注的悄然逝去,形成了鲜明而残酷的对比。天幕带来的风暴,有人得以在权力的中心暂时寻得一丝庇护,而更多的人,则如同这飘零的雪花,无声地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