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天幕直播: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> 第31章 李善长:活久见的罪过

第31章 李善长:活久见的罪过(2 / 2)

“噗——!”

急火攻心之下,李善长只觉得喉头一甜,一股腥热猛地涌上,竟是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,身形踉跄着向后倒去,幸好被身旁眼疾手快的汤和一把扶住。

“冤枉……陛下……老臣……老臣冤枉啊……”他脸色惨白如纸,气息微弱地申辩着,但眼神中已经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。他精明一世,善于审时度势,却万万没想到,自己最终的结局,竟会是因为“活得太久”、“影响力太大”,以及那莫须有的“破口大骂”!

活久了,原来也是一种原罪吗?!

天空中的巨幕,冰冷地映照着他瞬间崩溃的模样。那来自未来的“判词”,已然将这位大明第一文臣,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天幕上,朱迪钠的讲述将胡惟庸案的余波推向了高潮:

“考虑到胡惟庸当年正是由李善长一手举荐提拔,朱元璋此次清算,可谓是老账新账一起算。借着处置李善长的由头,他下令重新彻查胡惟庸案,其波及范围之广,远超洪武十三年的那次。”

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历史的沉重,开始列举那场席卷朝野的风暴:

“这一次,被列入‘胡党’而遭到清算的,不仅仅是李善长一门。众多与李、胡二人有过交集,或仅仅是被认为属于‘淮西旧部’圈子的公、侯、伯爵,都未能幸免。如吉安侯陆仲亨、延安侯唐胜宗、荥阳侯郑遇春、平凉侯费聚等一干开国勋贵,皆被牵连处死或削爵。据不完全统计,因此案被诛杀、流放、夺爵的各级官员、勋贵及其家属,多达数万人。”

他甚至还提及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细节:

“据说,在处置李善长时,朱元璋或许念及旧情,或许是为了安抚人心,曾对他那位嫁入李家的女儿(临安公主)有过一个承诺,许诺将在二百余年后为李善长平反。(注:指明神宗万历年间,李善长最终获得昭雪)”

然而,这场政治风暴的漩涡,并未仅仅停留在顶级勋贵层面。朱迪钠将焦点转向了那个看似不起眼,却最终引发亲王悲剧的导火索:

“在这场大清洗中,一个原本官职并不高的人物受到了牵连——他就是潭王妃於氏的兄长,於琥。於琥被查出与‘胡党’有牵连,旋即被诛杀。更令人心寒的是,按照当时的株连之法,王妃那已经去世的父亲於显,也因其子之罪,被追列为‘胡党’成员!”

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:

“消息传到长沙潭王府,本就因岳家地位不高而性格谨慎、甚至有些懦弱的潭王朱梓,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(‘故梓不自安’)。他亲眼见过或听说过二哥秦王朱樉的邓次妃被勒死,十弟鲁王朱檀的汤妃被凌迟……如今,自己的王妃家族卷入了谋逆大案,他仿佛已经看到,那恐怖的命运即将降临到自己挚爱的王妃头上!”

“得知潭王惊惧不安,”朱迪钠继续道,“朱元璋或许是为了安抚这个儿子,或许是想当面解释,特意派遣使者前往长沙,对潭王进行抚慰,并下旨召他即刻回应天觐见。”

然而,这来自父皇的“抚慰”和“召见”,在已经被恐惧吞噬的潭王朱梓眼中,却成了催命的符咒!

“潭王朱梓接到诏书后,惊惧万分!”朱迪钠的语气充满了悲剧色彩,“他固执地认为,这一去京师,自己定然凶多吉少,恐怕再也回不来了。而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,他害怕自己一旦离开,留守王府的爱妃於氏,立刻就会被父皇派来的人捉拿,落得和邓氏、汤氏一样被处死的凄惨下场!”

“在极度的恐惧和对爱妃的庇护之心驱使下,”朱迪钠的声音低沉下来,“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亲王,做出了一个惨烈的决定。他没有奉诏启程,而是紧闭府门,与自己心爱的王妃於氏一同,举火自焚!一场熊熊烈火,将长沙潭王府化作焦土,也吞噬了这对年轻夫妻的生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