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空中的巨幕依旧高悬,冰冷地投射着来自未来的“历史”,而地面之上,大明洪武十一年的时空,已然因这无法承受的“预知”,而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与动荡之中。
当马皇后崩逝的“未来”通过天幕,如同凛冬的寒风般席卷过大明疆域时,所引起的震动是全域性的。无论是帝都应天,还是边陲重镇,凡能望见天幕之处,皆被这突如其来的“噩耗”所笼罩。
与此同时,依旧留在曹国公府,跪在姑父(亦是义父)李贞灵前的燕王朱棣,自然也听到了这个如同剜心剔骨的消息。
“母后——!”
朱棣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悲鸣,整个人猛地向前一栽,一口心头血毫无征兆地狂喷而出,溅落在灵前冰冷的青砖地上,点点猩红,触目惊心。他原本就因为“永乐大帝”的指控而惊惧交加,心神几近崩溃,此刻再闻慈母“死讯”,那强撑着的最后一丝力气也彻底消散,整个人瘫软在地,唯有肩膀因极致的悲痛而剧烈颤抖着。
然而,此刻并没有人来得及去管顾这位失魂落魄的亲王。因为就在他身边,同样跪着的曹国公李文忠,在听到舅母马皇后的“死讯”时,反应几乎与朱棣如出一辙!
“舅母啊!”李文忠发出一声痛彻心扉的嘶吼,同样是一口鲜血喷出,身形晃了几晃,若非以手撑地,几乎也要栽倒。他今日先是承受丧父之痛,紧接着天幕降临,爆出一连串石破天惊、关乎国本甚至他至亲性命的“预言”,如今更是连自幼抚养他、待他如亲生、被他视为依靠的舅母马皇后也被宣告了“死期”!
这一连串的打击,如同狂风暴雨,将这个平日里沉稳持重的国公也彻底击懵了。他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,天地都在旋转,巨大的悲伤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将他紧紧包裹。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还能做什么,只能和身边同样吐血的表弟朱棣一样,跪在父亲的灵柩前,放声痛哭。
那哭声,既有对刚刚离世的父亲李贞的哀悼,更有对那尚在人世、却已被宣告了结局的舅母马皇后的悲恸与不舍。这哭声在寂静的曹国公府内回荡,与应天街道上隐约传来的混乱声响交织在一起,显得格外凄厉与绝望。
过了许久,朱棣和李文忠的哭声才渐渐转变为压抑的哽咽。朱棣挣扎着重新跪直身体,用袖子胡乱擦去嘴角和下巴的血迹,转头看向身旁同样狼狈不堪的李文忠。
两位表兄弟,一位是可能背负“篡逆”之名的亲王,一位是刚刚丧父、又闻至亲“死讯”的国公,此刻在至亲的灵堂前,竟生出一种同病相怜的凄惶。
“文忠哥……”朱棣的声音沙哑得厉害,带着浓浓的鼻音,“母后她……怎么会……”
李文忠摇了摇头,脸上满是泪痕与血污,眼神空洞:“不知道……我什么都不知道……老四儿,这天幕……到底是预警,还是诅咒?”
他们无法理解这超越时空的神异现象,更无法承受这接二连三的沉重“预言”。父亲\/姑父的去世是眼前的现实,而舅母\/母后的“死讯”则是悬在头顶、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利剑。这种明知悲剧即将发生,却不知缘由、无力阻止的感觉,比单纯的悲伤更加折磨人。姑父
朱棣想起天幕对自己“永乐大帝”的称呼,再想到母后的“早逝”,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:如果……如果母后不在了,还有谁能约束暴怒的父皇?还有谁能为可能被猜忌的自己说上一句话?
他猛地打了个寒颤,不敢再想下去。
灵堂内,香烛依旧在静静燃烧,李贞的遗体安详地躺在棺椁中,仿佛隔绝了外界所有的纷扰。而跪在灵前的两人,却仿佛已被来自未来的风暴撕扯得遍体鳞伤,前路茫茫,只剩下无尽的悲凉与恐惧。
天上的太阳,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升起,将这座承载着悲伤与惊恐的府邸,缓缓吞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