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凤诏重开学苑春
沈云容所引发的江南风波,随着英国公府上交兵权、黯然离京而尘埃落定。这场闹剧,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冲刷了金陵城的浮华与喧嚣,也留下了深刻的警示。然而,雨过终会天晴,被搅浑的水面,也需要有人来澄清、理顺。
就在“毓秀英才馆”的封条尚未被风雨完全侵蚀,“金陵女子义学”也因前番冲击而略显门庭冷落之际,一道来自紫禁城的凤诏,如同破开乌云的阳光,再次将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女子教育之上。
凤诏下达,气象一新。
这一日,金陵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隆重仪仗。钦差太监手持明黄懿旨,在江宁织造、江南布政使等一众地方大员的簇拥下,径直来到了原先“金陵女子义学”所在的、如今已由官府接管并重新修葺一新的院落前。
院门上方,那块由老翰林题写的朴素匾额已被取下,换上了一面簇新的、由御笔亲题的金字匾额——“懿范女学”。笔力遒劲,气度雍容,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家认可与期许。
门前早已净水泼街,黄土垫道。接到消息的江南各级官员、有头脸的士绅、以及闻风而来的百姓,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,却鸦雀无声,人人屏息,等待着旨意的宣读。
宣旨现场,庄严肃穆。
钦差太监展开懿旨,用清晰而高昂的声音宣读:
“皇后娘娘懿旨:咨尔江南,文教鼎盛。然女子之教,关乎风化,亦系国本。近闻金陵有女学之设,本为善举,然或有失于规制,或有偏于功利,未臻大雅。本宫母仪天下,深悯女子立世之艰,亦重闺阁教化之功。特旨:于金陵原义学旧址,敕建‘懿范女学’,由内帑拨银,官为经理,以为天下女子求学之典范。”
“着尔江南官员,悉心襄助,延聘品学兼优之宿儒、德才兼备之女师,授以经史、女红、算术、医理等实用之学,更需注重德性涵养,仪轨熏陶。凡有志求学之女子,不论门第,唯才是举,需经考核,择优录入。务使学者明理知义,修身齐家,以不负皇恩,不违祖训。钦此。”
旨意宣读完毕,现场寂静片刻,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“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”的欢呼声。这道旨意,不仅正式将女子学堂纳入官方体系,更明确了其“不论门第,唯才是举”的宗旨和“德才兼备”的培养目标,瞬间扭转了之前因沈云容事件而对女子教育产生的负面印象,将其提升到了“关乎国本”的高度。
林黛玉的参与,低调而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