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希望号”的合金船体在“收割者”无形巨力的挤压下,发出类似金属骨骼断裂的“咯吱”声,每一次震动都让舱内的应急灯疯狂频闪,淡红色的光晕忽明忽暗,映在船员们紧绷的脸上。星辉能量护盾像被狂风撕扯的薄纱,表面布满细密的裂纹,淡蓝色的光屑不断从裂缝中剥落,在失重环境下形成漂浮的光点,如同濒死恒星散落的星尘。基于元代码的隐匿涂层早已失效,船体表面暴露在宇宙射线中,泛着一层冰冷的灰白色,原本用于伪装的变色龙光泽,此刻只剩下斑驳的痕迹。
飞船内部,那道作为“收割者”眼线的异常能量源,像被激怒的毒蜂,在能源核心周边疯狂冲撞。监控屏幕上,代表能量流动的绿色线条被染成暗黑色,每一次冲击都让线路图上的红色警告区域扩大一分,伴随着“滋滋”的电流短路声,空气中弥漫着类似臭氧与焦糊混合的刺鼻气味。技术官小王的额头上渗出冷汗,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翻飞,指甲因用力而泛白,试图用备用线路分流能量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核心温度从38c飙升至52c,屏幕右上角的“危险”标识闪烁不停。
“护盾能量急速下降至42%!备用能源接口被污染,无法补充!”防御系统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颤抖,他猛地拍下应急按钮,却只换来控制台一阵刺耳的蜂鸣,“该死!连手动调节都失灵了!”
“引擎输出功率波动幅度超过20%,推进器喷口出现间歇性熄火!”驾驶舱内,副船长盯着仪表盘,指腹能清晰感受到操纵杆传来的微弱震动,“我们像被按在砧板上的鱼,根本没法机动!”
“3号舱室压力传感器报警!舱壁出现0.5毫米裂缝,氧气泄漏速率每分钟0.3升!”维修组长的通讯器里传来急促的汇报,背景音里夹杂着金属敲击的脆响,“我们正在用密封胶封堵,但裂缝还在扩大!”
坏消息像冰雹般砸进驾驶舱,船长李振邦的双眼布满血丝,他紧握着控制台边缘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指腹在冰冷的金属表面留下深深的压痕。屏幕上,信标信号依旧微弱闪烁,像黑暗中摇曳的烛火,而内部能量监测图上,代表污染的黑色区域已蔓延至能源核心的30%。他深吸一口气,胸腔里满是冰冷的空气,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——这是人类文明派出的唯一一支寻钥队伍,他们不能输。
“所有非关键系统,包括生活舱照明、水循环过滤、备用通讯频道,全部关闭!”李振邦的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,每一个字都带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,“工程组,带上焊接枪和钛合金板,去能源核心外围建立物理隔离层!哪怕用金属板硬堵,也要把那东西暂时困在里面!”
“通讯组,把剩余能量集中到定向发射器,持续向信标方向发射激活频率,功率调到最大!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舱内每一个船员,“导航组,计算最短冲刺路径,忽略所有小行星碎片威胁——只要还能动,我们就朝着信标冲过去!”
这是一场豪赌。关闭非关键系统意味着船员们将在昏暗的船舱里度过未知时长,没有稳定的水循环,没有充足的照明,甚至连应急口粮的加热设备都无法使用;而向信标冲刺,则意味着彻底暴露在“收割者”的火力范围内,像主动扑向枪口的猎物。但没人犹豫,船员们眼神一凛,迅速执行命令。
船舱内的灯光瞬间暗淡下来,只有控制台和应急灯还亮着,淡红色的光映得每个人的脸都像蒙上了一层血色。工程组的三名成员穿上厚重的防护服,背着焊接枪和金属板,在失重环境下缓慢移动,防护服的推进器发出微弱的“噗噗”声,每靠近能源核心一步,面罩上的辐射检测仪数值就跳得更剧烈。通讯组的小张将定向发射器的角度对准信标方向,屏幕上的频率波形稳定下来,淡蓝色的信号波像一道细线,穿透冰冷的深空。
“希望号”像一名卸下所有负重的战士,只留下护盾和引擎这两样“武器”,在宇宙中艰难移动。船体周围的小行星碎片擦过护盾,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碰撞声,像死神的倒计时。柯伊伯带的黑暗中,“收割者”的星体表面泛起更浓烈的暗紫色光晕,那股无形的挤压之力再次增强,船体的“咯吱”声越来越频繁,3号舱室的裂缝已扩大到1毫米,氧气泄漏速率增至每分钟0.5升,维修组长只能用身体顶着密封板,试图减缓泄漏速度。
地球这边,马里亚纳海沟上空的景象早已超出了“危机”的范畴。来自月球的黑暗能量丝线像一条黑色的巨蟒,直径约0.5米,表面缠绕着细小的红色电光,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划破大气层,触及海平面的瞬间,深蓝色的海水像被泼了墨般迅速变黑,无数海鱼翻着白肚皮浮上水面,尸体在海面上堆积成山,散发出刺鼻的腐臭。海沟深处传来沉闷的轰鸣,仿佛亘古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,海底的淤泥被翻起,形成巨大的漩涡,连监测潜艇的声呐系统都受到干扰,屏幕上满是杂乱的波纹。
“全球能量拦截网第一层(常规电能)已被击穿!第二层(地热能量)屏障出现3米长的裂纹,能量损耗率超过60%!”太平洋监测站的代表声音嘶哑,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疯狂操作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屏障的光芒越来越暗,“我们最多还能撑5分钟!”
“维度折叠装置现场组装进度70%,但核心的能量共鸣器因过载烧毁!”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哭腔,他手里拿着烧焦的共鸣器残骸,金属外壳已经扭曲变形,内部的线路烧成了黑炭,“重新制作至少需要半小时,根本来不及!”
全球危机联席指挥部内,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。全息投影屏被分成两半,左边是“希望号”濒临解体的画面,右边是马里亚纳海沟即将爆发的灾难场景。凌薇站在屏幕前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,渗出血丝也浑然不觉。她的大脑在极限压力下高速运转,元代码的知识、“守望者”传输的高阶理论、顾廷铮血脉中的记忆,像碎片般在脑海中碰撞、重组。
“不对……我们一直想着‘隔离’或‘净化’,却忽略了地脉能量的本质……”凌薇突然喃喃自语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,她快步走到全息沙盘前,手指划过海沟周边的地脉节点,“地脉能量是流动的,污染只是能量的畸变形态,元代码的核心是‘协调’与‘序化’——我们可以引导它,把污染能量泄进地壳深处的空洞!”
这个想法像一道惊雷,炸懵了所有人。马里亚纳海沟周边的地壳空洞是远古地质运动形成的,深达数万米,内部没有任何生命和能量节点,相当于地球的“垃圾处理场”。但要在能量爆发瞬间精准引导,无异于在火山口旁开凿泄洪道,一旦计算偏差,不仅会引发更剧烈的地质灾难,还可能让污染能量扩散到其他地脉网络。
“凌教授,这太冒险了!地壳空洞的具体位置我们只掌握了70%的准确数据!”地质学家陈教授急得直跺脚,他手里的地质图被揉得皱巴巴的,“一旦引导错方向,后果不堪设想!”
“没有时间犹豫了!”凌薇指向屏幕,海沟深处的能量读数已突破临界点,红色的数值像要跳出屏幕,“这是唯一能减少损失的办法!立刻调取全球地脉数据库,计算所有薄弱点和能量宣泄通道,用元代码频率校准引导路径!”
她的镇定和决断感染了所有人。团队成员立刻行动起来,地质学家们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地壳空洞的位置,物理学家们计算能量引导的角度和强度,工程师们调整全球能量设备的输出频率。北京的地热电站将输出频率调整为元代码的“引导序列”(12.7赫兹),东京的核电站紧急切换能源输出模式,亚马逊雨林的星辉能量发射器对准海沟方向,淡蓝色的能量束与其他区域的能量束汇合,在海面上形成一道半透明的“引导通道”,像一把巨大的漏斗,对准地壳空洞的方向。
深空中,“希望号”的护盾能量已降至15%,3号舱室的氧气含量仅剩18%,维修组长因缺氧脸色苍白,却仍死死顶着密封板。就在飞船距离信标所在的冰质小行星还有10万公里时,内部那道异常能量源突然停止了冲击,像被什么东西吸引般,在能源核心周边盘旋,表面的黑色光晕变得暗淡,带着一丝迷茫——它能感受到,来自地球方向的元代码频率中,蕴含着某种让它“畏惧”的“序化”力量。
更神奇的是,这股频率与“希望号”发射的信标激活频率产生了超距共鸣!淡蓝色的频率波在宇宙中交汇,形成一道无形的“桥梁”,穿透维度的限制,刺激到了地球医疗区的顾廷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