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范围内零星闪现的超自然现象,像散落在文明画布上的墨点,初看时毫不起眼,细究却令人脊背发凉。某地工程事故现场,遇难工人临终前在混凝土上刻下的潦草符号,歪歪扭扭却透着诡异的熟悉——与喀尔拉克战舰残骸上的纹路,有着87%的结构相似度,仿佛是濒死时被某种未知力量操控的无意识临摹;某生物实验室里,研究人员因连续加班陷入焦虑时,记录的实验数据突然出现偏差,那些看似随机的错误数值,排列组合后竟与月球余烬的能量波动频率完美吻合;精神病院的隔离病房中,三名毫无关联的患者,在癫狂状态下反复呢喃着同一串破碎音节,声波图谱分析显示,这音节的振动频率,能微弱共鸣人类大脑中负责恐惧情绪的杏仁核区域。
这些碎片化的异常,被“广寒”全球情报平台的算法捕捉、串联,最终拼凑出一张令人窒息的图景。超自然现象的发生地,无一例外都笼罩着浓厚的负面情绪——事故现场的悲痛、实验室的焦虑、病房里的绝望,如同肥沃的土壤,滋养着某种看不见的“种子”。更可怕的是,现场残留的能量痕迹虽微弱到无法提取,却带着与喀尔拉克截然不同的特质——没有攻击性,没有实体感,更像是一种纯粹的“概念辐射”,如同低剂量的精神毒素,悄无声息地污染着周围的意识环境。
月球背面的那点余烬,早已不再是被动等待的火种。它散发出的“吞噬”概念,如同无形的蛛网,以地月为直径缓慢编织。不需要主动汲取,只要人类心中有恐惧、有绝望、有猜忌,这张网就会自动收紧,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它生长的养分。监测屏上,代表概念污染的淡黑色区域,正以每月0.3%的速度缓慢扩张,像墨汁在宣纸上晕染,无声地侵蚀着人类文明的精神防线。
顾廷铮的精神世界,成了这张概念之网最脆弱的突破口。那道被净化的阴影虽已消散,却在他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,如同被毒蛇咬过的伤口,即便愈合,也残留着对毒液的本能共鸣。
清醒时的他,依旧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指挥官。晨曦未亮,他就已站在训练场上,看着士兵们进行模拟对抗,沙哑的嗓音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;深夜的作战室,他对着月球监测数据皱眉沉思,咖啡杯里的液体凉了又热,热了又凉,眼底的红血丝如同蔓延的蛛网。他试图用无休止的工作,将那些翻涌的负面情绪死死压制在心底,却不知这压抑,反而成了概念污染最好的温床。
只有在独处时,那层坚韧的外壳才会轰然破碎。月夜下,他常常站在窗边,望着高空中沉默的“守望者”,指尖无意识地颤抖——恐惧与憎恨在心中交织,既害怕再次被阴影控制,又憎恨这台机器带来的无力感。梦境成了他的囚笼,每一次闭上眼,都会回到那片雪山石碑前:石碑上的菱形符号如同活物,扭曲着缠绕成毒蛇的形状,冰冷的低语在耳边盘旋:“想保护凌薇吗?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吗?触摸我,我能给你足够的力量……”梦中的他,总是不受控制地伸出手,指尖触到符号的瞬间,刺骨的寒意便会从指尖蔓延至全身,将他从噩梦中惊醒,冷汗浸透的枕头上,还残留着梦中的恐惧气息。
这种挣扎,在面对“完整密钥”时变得愈发剧烈。他常常独自待在密钥研究室,盯着全息投影上的符号,眼神时而清明,时而狂热。当王副主任劝他休息时,他会猛地回过神,生硬地打断对方,语气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烦躁:“时间不多了!只有破解密钥,我们才能不再受‘守望者’的摆布!”那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概念污染,正巧妙地利用他的责任感与恐惧,将他一步步推向失控的边缘。
凌薇胸口的星辉石,成了感知概念污染最灵敏的“警报器”。每当顾廷铮靠近,或是基地某个角落爆发激烈争吵,宝石都会传来一阵细微的震颤,如同不安的心跳,提醒着她危险的逼近。她能清晰地“看到”,一股淡黑色的雾气,正缠绕在顾廷铮的精神屏障外,如同饥饿的藤蔓,试图寻找缝隙钻入。
她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提出,对月球余烬进行主动探测,甚至尝试用星辉能量进行“概念净化”。但这个提议,每次都被现实的壁垒挡回。“守望者”虽处于虚弱状态,却依旧是悬在头顶的利剑——任何对月球的军事行动,都可能被它判定为“文明内部失控”,触发更严厉的管控;而人类现有的技术,连“概念污染”的本质都无法完全理解,更别提有效干预,贸然行动,反而可能像捅破马蜂窝般,加速余烬的异变。
所有的希望,最终都聚焦在那枚“完整密钥”上。凌薇能感觉到,星辉石与密钥符号之间,存在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,仿佛两者本就属于同一个体系。如果密钥真能打开某个古老数据库,或许里面就藏着对抗概念污染的方法。但她心中的不安,却像潮水般不断上涨——尤其是看到顾廷铮那越来越不稳定的状态,她总觉得,这枚密钥背后,藏着某种无法预知的风险。
最终,凌薇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:亲自加入密钥研究团队。白天,她凭借艾拉的记忆碎片,协助破解符号含义;夜晚,她守在研究室附近,密切关注顾廷铮的动向,像守护火种的哨兵,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失控。她的手心,总是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——她不知道,自己守护的,究竟是拯救文明的希望,还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。
星辉能量的介入,让密钥研究迎来了突破性进展。当凌薇将星辉石贴近密钥拓片时,两者同时爆发出淡淡的光芒,如同久别重逢的伙伴。在能量共鸣的牵引下,艾拉记忆中关于“协议语”的碎片逐渐清晰——那些看似杂乱的符号,其实是一个个压缩的信息单元,组合起来,正是一个高权限的“访问请求”!
这个发现,让研究室里的气氛瞬间沸腾。密钥的核心功能被解读出来:它并非攻击性指令,也不是控制工具,而是一把通往“守望者”核心日志库的钥匙,目标是一个被加密封存的模块——“摇篮奠基协议:初始设计日志与风险评估”。那里,很可能藏着“摇篮”协议的起源、星辉文明的真正使命,甚至是连“守望者”都不知道的“创始之光”秘密!
但兴奋很快被冷静取代。解读结果同时显示,这个访问请求一旦发出,就如同射出的箭,无法中断,且会在“守望者”系统中留下永久性记录。更危险的是,目标模块的防御等级极高,强行访问可能触发未知的安全协议,甚至可能惊醒“守望者”深处休眠的“反入侵程序”。
争论再次在研究室爆发。安全专家坚持要制定周密的测试计划,确保万无一失;科学家则认为时间紧迫,月球余烬的污染正在扩散,必须尽快获取信息;而凌薇,始终紧盯着顾廷铮,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——他的呼吸变得急促,眼神异常明亮,嘴角甚至带着一丝不正常的微笑,像极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。
“还等什么?!”顾廷铮突然猛地站起,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。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,眼底那丝黑芒如同点燃的火焰,清晰可见,“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!难道要永远活在‘守望者’和月球怪物的阴影下吗?!”
“顾团长,冷静!我们需要……”一名研究员试图劝阻。
“不需要!”顾廷铮猛地打断,如同被操控的木偶,径直扑向主控制台。他的双手如同鹰爪般,死死按在启动访问请求的确认按钮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