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轮渡上的逆流人生 > 第67章 上海滩与古代汉语的夜战

第67章 上海滩与古代汉语的夜战(1 / 2)

1988年的夏天,电视机依旧是“香饽饽”。每天晚上七点,有电视机的家庭里,那热闹的场景如同一个盛大的聚会,除了全家人紧盯着屏幕里潇洒帅气的许文强,还有赶过来看电视的邻里,眼里满是崇拜与向往,时不时跟着喊“帅”,那声音里带着对英雄气概的憧憬;女青年们看到温婉美丽的冯程程,欢呼声便如潮水般涌起,像要把屋顶掀翻,“浪奔浪流”的主题曲一响起,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种热烈而又欢快的氛围中,大家跟着哼唱,那旋律仿佛成了这个夏天最动听的音符。

而我,依旧把自己关在独居的房间里,与那本《古代文学》为伴。桌上摊开的书页上,密密麻麻的笔记像是我在知识海洋里留下的航迹,手里写作业留下的废纸,已经被我捏得有些变形,可即便如此,“浪奔浪流”的调子还是像调皮的小精灵,总能钻进我的耳朵,和我嘴里背诵的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混在一起,让我原本顺畅的思路变得有些混乱,连断句都差点念错。

我索性站起身来,在房间里来回踱步,把《报任安书》的段落大声念出来,那洪亮的声音如同冲锋的号角,盖过了外面的喧嚣,我的心神这才渐渐稳了下来。

这天晚上,我正背到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,突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。

那声音像是炸雷一般,打破了夜晚原本的宁静。我忍不住扒着窗户一看,原来是孙浩——他刚从深圳回来没几天,正抱着个帆布包站在路灯下,包里是他从深圳沙头角带回来的港产布料,此刻正满脸愤怒又带着几分委屈地和市容执法的人争执:“凭什么收我的货?这都是我熬夜排队抢来的,不是投机倒把!”帆布包被扯得歪斜,几匹印着花纹的布料滑出来,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不同于本地布料的光泽。

孙浩的吼声混着《上海滩》的主题曲,那声音交织在一起,听得人心里发堵,如同有一块石头压在胸口。

我皱了皱眉头,心里有些担忧孙浩。想起之前和他的交集,他虽然平时看起来有些大大咧咧,但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。我转身回到桌前,把《古代文学》合上,打算过去看看情况。

当我走出家门时,只见孙浩正死死拽着帆布包不肯松手,嘴里依旧嘟囔着:“我不服,我在深圳工地上搬砖攒的钱进货,凭什么不让卖,我又没偷没抢!”

市容执法的人站在一旁,脸色有些严肃,其中一个人说道:“小伙子,不是不让你卖东西,但你得去工商局登记领执照,在规定的地方摆摊,乱摆不仅影响市容,还容易引发纠纷。”

孙浩听了,更加激动了,他红着眼睛喊道:“执照?我哪懂这些!在深圳华强北都是随到随卖,回来怎么就不行了?我就靠这点货回本,你们收了我怎么活!”他在深圳工地当小工的日子我略有耳闻,知道那些钱是他顶着烈日搬砖、搅拌水泥换来的,每一分都浸着汗水。

我看着孙浩那通红的眼睛和满脸的愤怒,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我走上前去,拍了拍他的肩膀,轻声说道:“孙浩,先别激动,咱们好好说。”孙浩转过头,看到是我,愣了一下,随即又委屈地红了眼眶:“兄弟,你说我容易吗?在深圳工地每天天不亮就干活,机器吵得睡不着,水泥溅在身上又痒又疼,好不容易攒点钱进了货,回来还被收缴……”

我拉着他走到一旁,轻声安慰道:“我理解你的难处,但现在和深圳不一样,咱们这儿得按规矩来。前几年温州都开始给个体户发执照了,合法经营才踏实。”我想起之前听说的温州姑娘章华妹领营业执照的事,试着开导他。

孙浩听了,抹了抹眼角,无奈地说道:“兄弟,我也想合法做买卖,可我连登记需要什么手续都不知道,又没人带,哪敢去工商局?”

我想了想,说道:“要不这样,你先别急着摆摊,我帮你问问厂里管后勤的师傅,他之前帮人办过执照。你在深圳见多了市面,又肯吃苦,肯定能找到门道。”

孙浩听了,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,但很快又黯淡了下来:“能有什么门道?我除了会卖东西、干力气活,也没别的本事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