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达康的办公室里,台灯的光在文件堆上投下昏黄的光晕。杏枝坐在对面的椅子上,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,手机屏幕还停留在与欧阳菁通话的界面——刚才李达康夺过电话时,听筒里传来的音乐声和笑语声,像一根细针,刺破了这间办公室里严肃的气氛。
“接着说。”李达康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,他将桌上的茶杯往杏枝面前推了推,茶水晃出杯沿,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,“光明区凭什么不落实政策?别的区都给了,就你们社区卡着?”
杏枝的声音更低了:“李书记,其实……也不是卡着,就是说‘系统在维护’,让等。可这一等就是三个月,每月少拿一千块,对我们家来说不是小数目。”她抬起头,眼里带着一丝困惑,“我听说信访办的接待日,区长和书记出来的时候,周围都是警察,老百姓想上前说话都被拦住……”
“胡闹!”李达康猛地一拍桌子,茶杯里的水又溅出不少,“信访办是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的,不是摆场子的!警察是维持秩序的,不是拦着群众的!”他抓起手机就要拨号,手指却在通讯录界面停住了——屏幕上“欧阳菁”三个字,像一道未愈的伤疤。
李阳的电脑此刻正放在办公室外的走廊,微型监听设备将室内的对话清晰地传送到市局技术室。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分析着李达康的语气波动,每一次声调拔高,都对应着他握拳的动作——这是典型的权力受挫反应。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根据杏枝的描述,还原出信访办接待日的场景:警察排成两列人墙,将群众与官员隔开,人群里有人举着标语,被保安粗暴地夺走。
“郑队,光明区的信访问题比想象中严重。”李阳将模拟画面发给郑一民,“追踪之瞳系统查到,负责信访接待的副区长,上周刚收受了山水集团的一笔‘好处费’,金额五十万,用途标注是‘协调群众工作’。”
季洁看着屏幕上的转账记录,眉头紧锁:“这哪是协调,分明是封口。杏枝的事恐怕不只是‘系统维护’那么简单,背后可能牵扯着光明区和山水集团的利益勾结。”
深夜的对峙:婚姻裂痕与利益交换
晚上十一点,李达康家的防盗门被“砰”地一声推开。欧阳菁带着一身酒气走进来,名贵香水的味道与客厅里淡淡的茶味格格不入。她将手包扔在沙发上,看着站在客厅中央的李达康,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:“怎么?李书记终于有空处理‘家事’了?”
李达康没看她,目光落在茶几上的离婚协议书上,纸张边缘被手指捻得发毛。“签字吧。”他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,“签了字,你去洛杉矶陪女儿,我们两清。”
“两清?”欧阳菁走到他面前,居高临下地看着他,“李达康,你说得轻巧。这些年你忙着你的仕途,家里的事管过多少?女儿在美国读书,学费、生活费,哪一样不是我操心?你那点工资,够给她买个包吗?”
李阳的超动态视力技术通过对面楼房的隐蔽摄像头,捕捉到李达康攥紧的拳头——指节泛白,手背的青筋突突直跳。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分析着两人的对话声波,欧阳菁的语调里带着刻意的尖锐,而李达康的声音频率则在持续走低,这是情绪即将爆发的前兆。
“我没亏待过你们母女。”李达康的声音沙哑,“我的工资卡一直在你手里,除了必要的开销,一分没动过。”
“工资卡?”欧阳菁冷笑一声,从手包里掏出一张银行卡扔在茶几上,“这里面的钱,够女儿一个月的房租吗?别装了,你以为我不知道?丁义珍给你的那些‘好处’,高小琴塞给你的购物卡,你以为能瞒一辈子?”
李达康猛地抬起头,眼里的怒火几乎要喷出来:“你胡说什么!我什么时候收过好处?”
“没收到?”欧阳菁俯身凑近他,语气里的嘲讽更浓了,“那王大路的大路集团,为什么能拿到开发区的项目?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之间的勾当。”她直起身,理了理头发,“想让我签字离婚可以,把山水集团那块地的项目给王大路。他答应了,事成之后给我两千万,足够我和女儿在国外过好日子了。”
“你做梦!”李达康的声音陡然拔高,抓起桌上的离婚协议书就往地上摔,纸张散落一地,像破碎的雪片,“欧阳菁,你太让我失望了!”
技术深挖:欧阳菁的资金链与王大路的关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