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王远航第二次出现在孔子面前时,就已经下定决心,要改掉自己之前的劣性。
只见他放下了那顶雄鸡形状的帽子,丢失了那把用公猪皮装饰的宝剑,诚心诚意来到孔子的面前,告诉他说,自己决心跟着孔子好好学习。
面对勇猛无比、却又一根肠子到底的子路,孔子只是微微一笑,随之就答应了王远航的请求。
其实,王远航的心里很清楚,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,普通人想要学习的机会很少。
真正掌握学问的,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公卿权贵之后。
也就是说孔子是全天下第一个,让身份普通的一般人,也有机会享受到被教育的权力。
在接下去的日子里,王远航就开始跟着孔子学习起儒家的经典知识来。
直到这一刻,王远航才真正感受到孔子教育人时候的因人而异。
他会根据自己学生不同的性格,采取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。
“哎……光是这一点,孔子就已经超过了2025时期,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师了……”
在心里,王远航不由自主的对孔子的教育方式,佩服的五体投地。
因为,他很清楚在2025年的学校里,一个老师需要教育一个班级,至少三四十个孩子。
平时,繁重的教学任务就已经磨平了老师的耐心,更别提让老师还耐着性子,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了。
随着进一步的接触,王远航才感受到孔子教育人的方式,就算是放在几千年后的,也是极其先进的。
在面对自己学生的提问时,孔子总是在第一时间先认可学生们的行为。
然后再循循善诱的告诉大家,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对于王远航,当他提出“作为一个君子,勇敢重要吗?”这个问题的时候。
孔子的第一反应,就是先肯定王远航的观点。
告诉他说,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,勇敢都是一个人身上很重要的特性。
然后,孔子才提出“勇而无礼则乱”,这一句《论语》中的经典语录。
“仲由!”
面对子路时,孔子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,告诉他最简单的道理。
“你要清楚一件事!”
孔子认真地说道,“如果一个人,只知道勇敢,却又不懂得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话,就容易变成冲动蛮干。如果一个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,甚至都违反整个社会的规则和秩序,他的行为就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乱。”
看着王远航还是一副不明就里的表情,孔子继续耐心的解释道,“你看啊!在面对冲突的时候,如果你只是凭借一时的勇气去强行干预,却从来都不靠谱对方的情绪和社会背景,而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的话,是不是就会引起更大的冲突,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矛盾?”
在孔子的耐心教育下,王远航这才明白“勇而无礼则乱”这句话的具体含义。
“哎……要是在2025年的老师,能有孔子一半的耐心就好了……”
在心里,王远航忍不住的吐槽道。
其实他心里很清楚,现在的老师们被教育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。
真正想要做到像孔子那样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,确实很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