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1621,不一样的大明 > 第383章 被忽视的军火贸易

第383章 被忽视的军火贸易(2 / 2)

“炮厂每年铸造多少门?”

“最多一年造过六百门,最少一年百门,有订单就铸造,平时在试验各种火炮,倭国、天竺和分裂的交趾是火炮大户,每年能赚百万两白银。”

卫时觉深吸一口气,“军火贸易果然发财,林东主,葡萄牙为何在岱山搞了个基地?”

林茂汉立刻道,“回少保,岱山原本是私盐基地,大概三十年前,海商开始少量制药,为出海的船提供补给,西班牙海船到来之后,需要大量的火药。

一开始海商还以为是个补给生意,就给他们提供少量火药,哪知他们越要越多,价格越来越高。

这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,收集工匠制作火药,确实发财,但制药太多,西班牙突然停止购买,说吕宋有了制药厂,需要火铳、火炮修缮,价格依旧高。

就这样,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用银子让海商自己搞了个火器基地,欧罗巴人喜欢大明的各种火器,有些新鲜火器,直接给工匠千两银子感谢,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到岱山发财,钻研各种火器,家眷也在岛上。

八年前,南京发生教案,海商也担心岱山出事,就撤出伙计,把岱山防御交给白毛鬼,他们从吕宋调来从兵,彻底变为火器基地。”

卫时觉皱皱眉头,“你说的海商是谁,难道你林家不是海商?”

“回少保,林氏乃负责转运,岱山起始乃余姚谢氏,后来转给杭州郭氏,如今岱山东主是郭氏、汪氏、李氏,杨廷筠对外宣扬把家产献给教会,实际与李之藻经营火器,还有海贸分红,富裕的很。”

“松江徐氏呢?”

“回少保,更富,还有布匹生意呢。”

卫时觉扫了一眼安静的杨涟和方从哲,喃喃说道,“咱们一直以为海贸是卖商品、赚白银,没想到他们已经形成有来有去的固定生意。

军火生意掺和进来确实更合理,单靠商品输出,他们也没太多的白银,欧罗巴人利用白银和军火,打造了一个文化、官场、商场利益圈,一次利润来自豪商,二次利润来自军火买家。”

杨涟点点头,“军火原料购自大明、交趾、倭国,赚银子的却是豪商,卖给朝廷,国库的银子也被赚走了,一里一外,豪商越富、海贸越盛、朝廷越穷。”

众人连连点头附和,以前很多事不明白,那是信息不够,跳出来一看很清晰。

卫时觉拍拍手,“好了,卫某是想俘获远洋船,不是打不过他们,林氏海船带路,能骗就骗,不能靠近就毁了。

尚可喜进攻岱山、僧兵登陆掩杀,耿仲明进攻双屿、毛文龙带步卒登岛,砝壳封锁南边海路,所有人不准打日月旗,也不许打黄龙旗,就以僧兵抓凶的名义,天亮出发。”

…………

作者语:澳门的卜加劳炮厂大家肯定都知道,葡萄牙自己的记载,炮厂每年向各方出口火炮百门。

“各方”是谁,不得而知,百门也是个虚数,宁远那种大型火炮毕竟少,就是个试验品,本国都没有,更多的是海船用的加农炮。

炮厂建在濠境,没有去吕宋,皆因供应链、和人工方便,那时候佛山是西南冶炼中心,有大量精熟的铁匠,交趾和倭国提供铜料。

荷兰在远东的火器基地在交趾,西葡基地在濠境,双方在军火上是竞争关系。除了濠境,葡萄牙人在浙江外海“扩建营寨、打造火铳”(具体位置无记载)。

明朝冶炼技术确实比同期西方高,这是事实。

1626年,欧洲宗教战争期间,西班牙宫廷记载,联军需要大量明国工匠造炮,“皆因无铁芯”,“明国无人西去,派工匠捕获技术”,贵族收藏“濠境炮铁炮”为荣。

注意他们的用词,学习技术用的词是“捕获”,就像圣教三柱石,用的词是“训练”。

与记载时间对应,荷兰与西班牙人同时在夷州筑城,1629年,增设火器厂,大量火器送到登莱、辽西、朝鲜。

自己国家在打仗,他们却跑到十万海里外造炮,赚钱其次,目标就是锻炼工匠。

在万历朝,徐光启、李之藻就不停上奏朝廷购买红夷大炮,以捐赠方式打开市场,泰昌登基仅仅一个月,火炮买卖突然出现了。

这是贪墨、平账推断来源之一,也是徐光启、李之藻、杨廷筠出卖火器技术的推断来源。

徐光启大家熟悉,李之藻天文不错,也有着作,杨廷筠能与前两人并列,没什么成就,但他却是修会的主事人(更忠心?那就是更能办事)。

…………

说一句行内人的看法。

大炮终究是战争产物,使用环境不一样,实物也不一样。

欧罗巴冶炼技术不过关,铁料损耗不起,且他们一直在干架,军队人少,追求准度和射程,逼着他们制作扩膛炮(增大药室、加厚药壁)。

而大明朝这边,面对的敌人是高速移动的大量骑兵,追求的是规模、速度。

欧罗巴铸炮思路在大明水土不服,加农炮的射程没用,装填实在太慢了,所以明朝大量制作子母铳的佛朗机炮。

嘉靖朝后,周围也没有敌手,炮厂荒废了,发展放缓。

不同思路与先进的冶炼技术结合,有利于发展重型、远程火炮,可惜明清交替,生产资料被摧毁,欧罗巴赖以生存的海贸直接消失,商人也待不下去。

满清杀的太狠,需要百年恢复,接着是更严重的闭关锁国,那边把“熟练度”带走了,大航海和战争不停催生火炮运用技术,这边却做奴才,技术层面彼上此下,哎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