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去了邻县,苏文渊父女见她来了,又惊又喜。苏婉拉着她的手,非要留她住几日:“晚姐姐,你一个人出门怎么行?让我爹给你找个伴。”
“不用,我想自己走走。”林晚笑着拒绝,“你们放心,我能照顾好自己。”
苏文渊知道她的性子,也不多劝,只给她备了些盘缠和干粮,又写了封信:“若去京城,可拿着这封信去找吏部的张大人,他是我的故人,能照拂你一二。”
林晚谢过他们,继续上路。她没急着往京城去,而是沿着官道慢慢走,看不同地方的田地,学不同的种地法子。她见南边的人用水车灌溉,省了不少力气,就停下来学了几日,把图样画在本子上;见西边的人种的谷子穗大粒满,就虚心请教,换了些种子揣在怀里。
一路走走停停,她的农桑书里多了许多新的笔记和图样,包袱里也多了各地的种子。她不再是那个只懂林家庄种地法子的姑娘,眼里渐渐有了更广阔的天地。
路过一个小镇时,正赶上那里闹旱灾,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。林晚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找到镇长,说自己有办法引水。镇长起初不信,见她说得头头是道,才半信半疑地让她试试。
她带着村民们在河边挖渠,用学到的水车原理做了个简易的汲水装置,竟真的把河水引到了田里。虽然不能完全缓解旱情,却保住了大半的庄稼。村民们感激不尽,非要留她住下,认她做干亲,林晚婉拒了,只换了些当地的特产,继续赶路。
这日,她走到一处驿站,听人说太子殿下在京城推广新的农桑法,还开了学堂教百姓识字,不少地方都照着做了,收成好了不少。林晚听着,心里忽然暖暖的,像是自己种的庄稼丰收了一般。
“姑娘也是去京城?”旁边一个行商模样的人笑着问,“京城现在可热闹了,太子殿下还亲自在城郊开了试验田,说是要教大家种高产的粮食呢。”
林晚心里一动,点了点头:“是,想去看看。”
或许,该去京城看看了。看看那片更广阔的天地,看看赵衡说的“百姓需要的日子”,是不是真的像田埂上的庄稼一样,在慢慢长高、结果。
她整理了一下包袱,将那本写满笔记的农桑书抱在怀里,踏上了通往京城的路。前路或许漫长,或许陌生,但她心里踏实。就像种地一样,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,总能看到新的风景,种出属于自己的希望。
风从官道上吹来,带着远方的气息。林晚迎着风,脚步轻快,眼里有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