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 猛将之盼(2 / 2)

曾夏勇深知,这支作为登陆作战第二梯队的两栖合成部队,是衔接海军陆战队与陆军纵深作战的关键力量,必须配备顶尖的装备和精锐的兵员。

他早已从系统商城敲定了两栖合成旅的装备清单:

60辆Zbd05两栖步战车作为核心输送装备,兼具防护与火力,能在海上高速航行、陆上灵活机动;

60辆ZLt05两栖突击车搭载105毫米火炮,可对滩头碉堡、装甲目标实施精准打击;

30辆pLZ07b两栖自行火炮提供远程火力支援,能覆盖登陆场纵深区域。

除此之外,还配套采购了30门pcL181车载榴弹炮、30门phZ11火箭炮,强化地面压制火力;15门红旗17防空导弹、15门pGZ09自行高炮、15门FK3000弹炮防空系统,构建起近中远程三层防空网;

再加上常规的191步枪、单兵作战系统、侦察无人机和机器狼,整套装备体系攻防兼备,完全能满足两栖合成部队“重型化、快速化、多能化”的作战需求。

装备陆续到位,兵员挑选也已有了眉目——从新招募的五万名新兵中筛选出身体素质过硬、具备一定机械基础的战士,再从装甲部队、机械化部队抽调两千名经验丰富的骨干,初步组建起六千余人的部队框架。

但一个关键问题始终萦绕在曾夏勇心头:主官人选。

两栖合成旅不同于传统陆军部队,既要精通装甲作战、机械化推进,又要熟悉海上登陆规则、与海军协同配合,又要能打硬仗恶仗,对主官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。

为此,曾夏勇再次召集李保华、陈定国、林锐、周卫国,在燕京指挥部专门商议两栖合成旅的主官任命事宜。

“装备和兵员都基本落实了,现在最缺的就是能扛起这副担子的主官。”曾夏勇开门见山,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,

“林锐同志目前负责筹备工作,但他是我们纵队的副司令员,还要兼顾纵队的工作,不可能长期兼任旅长,精力根本顾不过来。”

李保华深以为然地点点头:“是啊,两栖合成旅是咱们纵队甚至是全军的新质作战力量,未来要和海军陆战队并肩作战,打硬仗、啃硬骨头,主官不仅要会带兵打仗,还得有开拓精神,能快速摸索出两栖合成作战的战术打法,确实得选个合适的人。”

“不如从纵队内部选拔?”陈定国提议道,

“咱们纵队人才济济,不少指战员都是经历过我们纵队的许多作战的,作战经验丰富,忠诚度也绝对可靠,提拔上来历练一下,说不定能胜任。”

林锐也表示认同:“我看可行。比如一旅三营营长孙启铭,在华北战役中带领部队穿插迂回,表现很亮眼;

还有二旅十营营长杨成,擅长阵地攻坚,统筹协调能力强,这两个人都是不错的人选。”

周卫国补充道:“这两位确实是骨干,但两栖合成旅涉及海军协同,他们缺乏海上作战相关经验,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适应。而且这支部队要和‘军中之军’的海军陆战队配合作战,主官必须是敢打敢冲、能打硬仗的猛将,气场得能压得住阵。”
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把纵队内部有潜力的军官挨个盘点了一遍,推荐了七八个人选,但每提到一个,都能找出这样那样的顾虑——要么缺乏两栖作战理念,要么指挥风格偏保守,要么统筹大部队协同的经验不足。

曾夏勇听着大家的讨论,眉头越皱越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