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西的基础设施被日军破坏得厉害,太原到晋西的公路有三段被炸毁,太原到大同的铁路也断了好几处。定国,你负责统筹战备公路、铁路的修复,还有农业生产的协调。”
陈定国拿起地图,指着标注的破损点,条理清晰地说道:“旅长,公路修复我计划分三段推进:太原到晋西段,让工化团工兵一营负责,力争半个月内就能打通;太原到晋中段,让工化团工兵二营负责,并协调地方百姓一起修,我们出人、出器械、出粮食,而老百姓们也参与进来,互帮互助;太原到大同段,让工化团工兵三营负责,争取一个月内恢复通行。铁路方面,我已经联系了总部负责铁路工作的机关,他们会派技术人员过来,我们出战士帮忙清理轨道、修复桥梁,两个月内保证货运通车。”
“农业方面呢?”曾夏勇追问——现在正是耕种时节,百姓的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。
“耕种不能误!”
陈定国放下地图,“我计划组织各团的后勤分队,和百姓们一起耕种:一是派战士帮缺劳力的家庭耕地、播种;二是从后勤仓库调一批种子、化肥,分给百姓;三是让和工化团的三个防化营和保障团的卫生部队派医生去农村,给百姓和牲畜做体检,防止疫病。咱们还可以跟地方政府合作,搞‘军民互助田’,战士们帮百姓种地,百姓给部队送蔬菜,互相补充。”
“这个‘军民互助田’的想法好!”李保华眼前一亮,
“既解决了百姓的春耕问题,又能改善部队的伙食,还能拉近军民关系,一举三得。我会让政工干部跟地方政府对接,把这件事落实好。”
曾夏勇点点头,目光落在“工业生产”上——这是他最需要亲自统筹的工作,也是最不能明说的部分。
“工业生产这边,我来负责。”
曾夏勇语气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,“重点是弹药生产、装备维修——咱们旅的战机、无人机、火箭炮消耗的弹药量大,光靠缴获和美苏援助不够,得自己能生产一部分。我会协调‘特殊渠道’,引进一批生产线,争取尽快内让弹药生产线运转起来。”
众人都知道曾夏勇总有“特殊办法”解决难题——之前的先进装备、稀缺物资,大多是他通过“特殊渠道”弄来的,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渠道,但大家都对他充满信任,没人追问细节。
陈定国笑着说:“旅长,生产线需要场地、电力,你尽管开口,我来协调。工化团会抽调人员搭建厂房、架设线路都没问题。”
“好,到时候少不了麻烦你。”
曾夏勇笑着回应,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——弹药生产线需要的设备,得从系统商城里购买,并且不能引起怀疑。
会议从上午十点一直开到下午一点,所有工作都明确了分工:周卫国负责招兵扩编,林锐负责新兵训练与兄弟部队换装指导,李保华负责思想政治与军民协调,陈定国负责基础设施修复与农业生产,曾夏勇统筹全局并负责工业生产。
“任务都明确了,大家就抓紧行动吧。”
曾夏勇站起身,目光扫过众人,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随时跟我汇报;各部门之间要多沟通、多配合,别各自为战。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——把独立旅打造成能打硬仗、能打胜仗的精锐,把山西建设成稳固的后方,为接下来的反攻做好准备!”
“是!”四人齐声应答,起身敬礼后,拿着各自的任务清单,快步走出会议室——他们知道,接下来的一个月,有的忙了。
会议室里只剩下曾夏勇一人,他走到窗边,望着外面忙碌的营区——战士们正在操场上进行战术训练,远处的工地上,工化团的战士们正在搭建新的训练营地,百姓们拉着粮食、蔬菜,从营区门口经过,跟站岗的战士笑着打招呼。
曾夏勇深吸一口气,转身走到办公桌前,关上房门,又拉上窗帘——现在,该处理“工业生产”的关键问题了。
他坐在椅子上,双手放在膝盖上,闭上眼睛,在心里默念:“打开系统商城。”
下一秒,一道只有他能看到的蓝色光幕,在他眼前缓缓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