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旅长,所有物资预计两小时内装完,下午两点就能准时起飞。”保障团团长季承稳跑过来汇报,脸上沾着汗水,却干劲十足。
曾夏勇看了看手表,对着彭老总说:“老总,我走之后,独立旅的训练和太原的重建就拜托您多费心了。要是有紧急情况,让陈定国随时给我发报。”
彭老总摆摆手:“放心去吧,这边有我和他们几个盯着,不会出问题。你到了延安,好好跟使者们交流,既要展现咱们的底气,也要守住合作的底线——咱们可以跟他们合作,但绝不能受制于人。”
曾夏勇立正敬礼:“请老总放心!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!”
当太原机场的装载工作进入尾声时,延安的交际处招待所里,已是一派忙碌景象。
苏联特使米高扬刚下飞机,就被迎进了预先安排好的房间。
房间不大,却收拾得干净整洁,墙上挂着延安的地图,桌上放着搪瓷茶杯和几本马克思主义着作。
“米高扬同志,一路辛苦了。”
负责接待的同志递过一杯热茶,语气亲切,“延安的条件有限,委屈您暂时住在这里,有什么需要,随时跟我们说。”
米高扬接过茶杯,目光扫过房间,笑着说:“同志,你们太客气了。这里已经很舒适了。我这次来,是带着斯大林同志的嘱托,希望能与贵党深入合作,共同对抗法西斯。”
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,递给接待同志:“这是我们准备的合作草案,里面提到了武器图纸援助和军事顾问派遣的具体方案,麻烦你转交给李同志和祝老总。另外,我很期待见到曾夏勇同志,想跟他详细聊聊太原战役的战术细节。”
接待同志接过文件,郑重地点头:“请您放心,我会立刻转交。李同志和祝老总也很期待与您会面,具体的交流时间,会尽快通知您。”
几乎在米高扬抵达的同时,高斯的运输机也降落在延安的简易机场。
当高斯和史迪威走下飞机,看到迎接的人群中没有曾夏勇时,脸上闪过一丝失望。
“邹先生,曾夏勇指挥官没来吗?”高斯忍不住问道。
邹同志笑着解释:“大使先生,曾指挥官正在太原处理事宜,预计今天下午就能抵达延安。李同志和祝老总特意交代,等曾夏勇同志到了,再安排正式的会谈,这样能让交流更充分。”
高斯点点头,心里的期待更甚——一个能让延安领导人特意等他的指挥官,想必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。
当天下午,邹同志带着美苏使者的合作草案,来到李同志的窑洞。
窑洞内,李同志和祝老总正围着地图讨论,看到邹同志进来,连忙起身让座。
“老邹,辛苦你了。美苏使者的情况怎么样?”李同志问道,语气温和。
“高斯大使态度很积极,带来了不少军事资料和装备样本,最关心的还是曾夏勇同志的装备和战术;米高扬特使则更务实,直接拿出了合作草案,重点是武器援助和军事顾问,目的是希望咱们能在华北牵制更多日军。”邹同志将两份草案递过去,简要汇报了情况。
祝老总翻看草案,眉头微蹙:“美国人的草案里提了不少要求,比如要我们提供日军的情报,还要派观察员到咱们的部队,这得小心应对,不能让他们干涉咱们的指挥。”
李同志点点头,手指在草案上轻轻划过:“苏联的草案相对实在,武器图纸和军事顾问都是咱们需要的,但也要明确,合作是平等的——咱们可以接受援助,但绝不能让他们控制咱们的军工和部队。”
他抬头看向邹同志:“你去通知美苏使者,明天上午九点,在交际处举行第一次会谈。另外,给太原发报,告诉曾夏勇,让他尽快赶来,会谈需要他参与——毕竟,美苏最关心的是他,有他在,咱们的话语权会更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