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官们纷纷应和着起身,心里却各有盘算,走出会议室时,还在小声议论着独立旅的装备,眼神里满是复杂。
同一时间,重庆国府军事委员会的会议室里,气氛同样紧张。
将盖石坐在主位上,面前的红木桌案上摊着《新华日报》和一堆情报简报,他的手指在“二十万”这个数字上反复划过,脸色阴沉得吓人。
两侧的陈成、白从西、许永昌等将官们,也都低着头,没人敢先开口——他们谁都没料到,八路军居然能打出这样的大胜,而且还是以十万兵力歼灭二十万关东军精锐。
“说说吧。”终于,将盖石打破了沉默,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气
“你们都看看,这就是咱们一直‘轻视’的八路军!十万打二十万,还全歼了,连关东军的两个军都没跑掉一个!你们谁能做到?”
陈成连忙站起身,躬身道:“委座,此事确实出人意料。根据情报,八路军此次能打赢,主要是靠独立旅的先进装备——他们有能夜间作战的飞机、火力极强的火炮,还有能空降的部队,这些装备,连我们都没有。”
“装备?”将盖石冷笑一声,
“哪来的装备?华国的兵工厂根本造不出来!我看,这里面肯定有问题!说不定是苏联人给的,想借着八路军,在华国搞事!”
白从西也跟着起身,附和道:“委座说得对!独立旅的实力太强,咱们得提防着点,不能让他们借着抗战的名义,扩大势力,到时候,怕是会影响咱们国府的统一。”
这话说到了将盖石的心坎里——他不怕日军,怕的是八路军借着抗战壮大,最后威胁到国府的统治。
“你们也是这么想的?”将盖石看向许永昌等人。
许永昌点点头,递上一份情报简报:“委座,根据我们的分析,独立旅此次大胜后,肯定不会停下。他们现在有三个精锐旅,还有八路军晋察冀、冀鲁豫等地的部队配合,下一步,很可能会攻打太原,甚至想拿下整个山西。”
“拿下整个山西?”将盖石猛地拍了下桌子,“好大的胃口!太原是小鬼子的核心据点,他们也敢打?”
“怎么不敢?”陈成叹了口气,
“委座,他们连关东军都能全歼,还有什么不敢的?现在山西的小鬼子,主力被消灭,剩下的都是残兵,根本挡不住独立旅的进攻。”
将盖石沉默了片刻,手指在桌案上敲击着,心里快速盘算着。
“这样。”他突然开口,
“第一,让军统加强对独立旅的侦察,继续查清他们的装备来源,还有曾夏勇的底细。第二,电令山西周边的中央军,做好戒备,一旦八路军攻打太原,就以‘支援’的名义,靠近太原,盯着他们的动向。第三,给阎喜善发电,让他的晋绥军配合,别让八路军独占了功劳。”
“是!”陈成、白从西、许永昌等人齐声应答,转身就要去执行命令。
“等等。”将盖石叫住他们,眼神里满是阴鸷,
“还有,告诉以利用他们打小鬼子,但也不能让他们壮大起来。”
当然,不让独立旅壮大起来是将盖石的痴心妄想罢了,而将官们表面纷纷点头,心里都清楚可能性不大!
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,将盖石看着窗外的重庆街景,心里却满是焦虑——他原本以为,抗战胜利后,国府能轻松“收编”各路地方部队,可现在看来,独立旅的崛起,已经打乱了他的计划。
“曾夏勇……”将盖石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,眼神里满是忌惮,
“你到底想干什么?”
他不知道的是,此刻的平安县城里,独立旅、385旅、386旅的战士们,已经整理好装备,正准备朝着太原的方向出发——他们要打的,不仅是小鬼子,更是为了华国百姓的自由,为了抗战的最终胜利,而这,恰恰是将盖石等人永远无法理解的“目标”。
夕阳西下时,重庆的街头依旧热闹,百姓们还在庆祝平安大捷,举着“曾旅长万岁”的标语游行。
可国府的会议室里,却依旧灯火通明,将盖石和他的将官们,还在谋划着如何“提防”八路军,如何保住自己的权益。
一边是为了民族大义的热血冲锋,一边是为了权力的勾心斗角—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“反应”,注定了华国抗战的道路,还将充满坎坷。
但平安大捷的消息,已经像一颗种子,在百姓心里扎下了根,让所有人都相信,只要团结一心,就一定能把小鬼子赶出华国,迎来真正的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