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城两条道路上面的战斗差不多结束的时候,高平至上党的公路的战斗还没有打响。
公路蜿蜒穿梭在晋东南的群山之间,沿途的黄土坡上稀疏地长着几棵耐旱的酸枣树,风一吹,树枝上的枯叶便打着旋儿落下,散在满是碎石的路面上。
而在公路中段,一处名为“黑天崖”的山谷正悄然张开“虎口”——这里两侧是近百米高的陡峭悬崖,崖壁上怪石嶙峋,几乎没有可供攀爬的着力点;
中间的公路狭窄得如同一条腰带,最窄处仅能容纳两辆卡车并排通过,一旦有车辆在此受阻,后续队伍便会瞬间拥堵,堪称打伏击的绝佳地点。
此时,五团团长朱子明正蹲在悬崖顶部的一处隐蔽工事里,手里摊开一张地图,指尖在“黑天崖”的位置反复摩挲。
他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,却顾不上擦拭——无人机刚刚传回最新情报,独立混成第12旅团约一万余人的兵力,正沿着高长公路北上,距离黑天崖山谷已不足三十公里。
“各营营长都到齐了吧?”朱子明抬起头,目光扫过身边的几名军官,声音沉稳有力。
一营营长、二营营长、三营营长,还有团直属炮营营长,纷纷点头示意。
几人围拢过来,身体微微前倾,眼神专注地盯着地图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“大家看这里。”朱子明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黑天崖,“无人机侦察显示,日军车队由30辆装甲车开路,后面跟着80多辆载满士兵的卡车,还有10辆弹药车和5辆97式装甲指挥车,旅团长佐藤正男应该就在中间的装甲指挥车里。他们的行进速度很快,预计半小时后就会进入山谷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分配任务:“一营和二营负责守住山谷两侧的悬崖。一营长,你带一营守左侧悬崖,在崖壁上挖掘三层战壕,每层间距十米,重机枪架在中层战壕,形成交叉火力,迫击炮部署在顶层,对准山谷中央;二营长,你带二营守右侧悬崖,同样按三层战壕布局,重点压制日军的侧翼反击,绝不能让他们爬上悬崖。”
“是!保证完成任务!”两位营长齐声应答,两人的声音里满是自信——一营和二营都是五团的主力营,在之前的战斗中屡立战功,对付这种地形下的伏击战,更是经验丰富。
朱子明又看向三营长:“三营负责堵住山谷出口。你们先在出口处埋设50公斤炸药,用导火索连接到远处的引爆点;再用路边的大树和巨石设置路障,路障后面架设重机枪和火箭筒,形成两道防线。等日军全部进入山谷,先引爆炸药炸毁公路,彻底封死他们的退路,然后用火力压制,不让一个鬼子突围。”
“放心吧团长!”王强拍了拍胸脯,“三营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,也不会让鬼子从出口跑掉!”
最后,朱子明将目光投向炮兵营长:“团直属炮营是这次伏击的关键。你把10门pLZ05自行榴弹炮、10门pcL181车载榴弹炮和10门phL191火箭炮,全部部署在山谷后方的向阳坡上。炮手们提前校准坐标,无人机实时传输日军车队位置,等日军进入伏击圈,按照无人机提供的信息,先让火箭炮进行覆盖射击,摧毁他们的装甲车和弹药车,再用榴弹炮精准打击装甲指挥车,打乱他们的指挥系统。”
炮营营长立刻拿出笔记本,快速记录下参数:“明白!火箭炮的射程能覆盖整个山谷,榴弹炮的精准度误差不超过五米,保证一开火就能打疼鬼子!”
各营营长领命后,立刻带领部队分头行动。
一时间,黑天崖山谷周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挖掘声、武器架设声和士兵们的呼喊声,却又巧妙地被山间的风声掩盖——战士们都知道,这场伏击战的关键在于“隐蔽”,一旦暴露目标,之前的准备就会全部白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