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战课长迟疑着回答:“看其形制,不似美苏英之现役装备,倒像是……”他顿了顿,艰难地吐出几个字,“自主研制。”
“自主研制?”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冷笑一声,却没什么底气,“一支连步枪都凑不齐的土八路,能造出比皇军更先进的战车和防空炮?你是被吓破胆了吗?”
作战课长涨红了脸,抓起一张照片:“参谋长请看!这型防空车的多管炮射速,远超我军的九六式高射炮;
还有这型坦克的炮管长度,穿深绝不在得军的虎式坦克之下!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我也难以置信!”
会议室陷入死寂,只有壁炉里的木炭偶尔发出噼啪声。
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,有的曾在诺门坎与苏军交锋,有点甚至还在太平洋与美军对峙,却从未想过有一天,会被一向视为“乌合之众”的八路军,用他们无法理解的武器打得惨败。
冈村宁次缓缓转过身,目光扫过众人:“不管他们的装备来自哪里,有一点可以肯定——独立旅已成我华北驻军的心腹大患。”他走到桌前,拿起红铅笔,在黑云山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,“黑云山地处晋冀要冲,若让其以此为基地向外扩张,不出半年,整个华北的治安将彻底崩坏。”
“司令官阁下的意思是……”冈部直三郎试探着问。
“向大本营发电,”冈村宁次的声音斩钉截铁,“请求调拨关东军驻满洲的精锐师团入关,配属战车第一师团和第三飞行集团,由我亲自指挥,对黑云山实施毁灭性围剿!”
此言一出,会议室里一片骚动。
关东军是日军的战略预备队,素有“皇军之花”之称,不到万不得已,绝不会轻易调动。
让关东军入关对付一支八路军部队,这简直是闻所未闻。
“司令官阁下,这样会不会……”冈部直三郎有些犹豫,“惊动俄国方面?”
冈村宁次眼神一厉:“现在不是顾虑苏联的时候!若放任独立旅发展,将来我们面对的,可能是成千上万辆这种坦克!”他指着照片上的99A,“相比之下,苏联的威胁暂时可以搁置!”
他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的紫禁城,那里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,如今飘扬着日国的膏药旗。
可此刻,那面膏药旗在他眼里,竟像是蒙上了一层阴影。“告诉大本营,就说华北方面军遭遇前所未有的强敌,若不增兵,恐将失去整个华北!”
参谋们不敢再劝,纷纷低头领命。
作战室的门被拉开又关上,冷风灌进来,吹得报纸哗哗作响。
冈村宁次拿起那份印着99A坦克的报纸,手指在照片上的炮管处反复摩挲,眉头紧锁。
他想起三个月前,自己在“治安肃正计划”发布会上说的话:“要像榨干柠檬一样,彻底清除华北的抗日力量。”那时的他,坚信凭借日军的装备优势和“三光政策”,用不了一年就能稳定华北局势。
可现在,这颗“柠檬”不仅没被榨干,反而长出了獠牙。
“曾夏勇……”冈村宁次低声念着这个名字,像是要把它咬碎在齿间,“独立旅……”
窗外的风越来越紧,卷起地上的残雪,打在玻璃上沙沙作响,像是无数只手指在叩门。
这位自诩“中国通”的日军将领,第一次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忌惮——他不知道,这支突然崛起的八路军部队,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;
更不知道,这场看似局部的惨败,会不会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军在中国战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
在燕京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和太原的第一军司令部,弥漫着同样的恐慌与不甘。
他们曾以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宰,却在山西的群山中,被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。
而远在东京的日军大本营,即将收到一份来自华北的紧急电报,这份电报将彻底打乱他们的战略部署,也让“独立旅”这个名字,第一次出现在日本最高军事决策层的视野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