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破帷 > 第3章 风未息,火先藏

第3章 风未息,火先藏(2 / 2)

这份风险,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,又一次替她承担了。

待人群散去,她才下了楼,走到孙伯身边,低声问:“为何……又帮我?”

孙伯浑浊的眼睛看着远方,拐杖在青石板上轻轻一点,只说了一句:“死人不会说话,最适合替活人背锅。但我只是希望,那些还活着的人,能把该说的话,好好地说下去。”

当夜,林昭然独坐在城南的破庙里。

神像早已坍塌,残臂断首散落于地,蛛网在梁间静静垂挂,随夜风轻颤,如幽魂的呼吸。

烛火微弱,映着她脸上忽明忽暗的轮廓,墙上的影子被拉得细长,像一柄藏于鞘中的剑。

孙伯的话,如同一根针,刺破了她之前所有的设想。

她反复思量着白日里的一幕,终于意识到,裴仲禹真正的杀招,并非是禁令,也不是革除功名,而是那两个字——恐惧。

他要制造一种“寒门不可言,言则必有祸”的氛围。

当每一个读书人都因恐惧而选择沉默自保时,即便有千百篇《风仪辩》,也无法再激起一丝涟漪。

文章的力量,源于共鸣与传播,一旦这两个根基被恐惧斩断,再锋利的笔,也不过是废铁一堆。

“恐惧的解药,不是一时的勇气,而是持续的安全感。”

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中闪过。

她忽然想起早已过世的恩师,当年教导村里的顽童们背书,总会先在每个孩子手心里放一粒麦芽糖。

那甜味黏在指尖,孩子们笑出酒窝,声音也大胆起来。

恩师说:“人之动机,始于微小而确切的回报。想让他们开口,先得让他们觉得开口是甜的,是安全的。”

她豁然开朗。

她不能再执着于直接传播思想,那等同于在风暴中逆行。

她必须先为这些微弱的火种,建立一条能够躲避风暴的“安全通道”。

接下来的几日,林昭然没有再写一个字,而是悄然联络了另外七名因此事被黜落或受警告的寒门子弟。

他们互不见面,更不署名,只通过一个“灯语”的暗号进行联络。

她与众人约定:每夜子时,在城南三处不同的破庙窗台上,各置一盏油灯。

只要油灯亮着,就代表“各自安好,万事无虞”;若有任何一盏灯熄灭,则代表“情况有变,各自警惕”。

除此之外,她还设下三则更深一层的暗语,以备不时之需:“风起”,代表需要紧急集议;“火藏”,代表暂停一切联络,隐匿蛰伏;“星现”,则代表有新的文稿或消息需要传递。

众人对这套看似繁琐却不谈正事的规矩大为不解,有人觉得过于谨慎,近乎怯懦。

林昭然只托人传了一句话:“不求速胜,但求不断。只要灯还亮着,我们就在。”

陈砚秋得知这套规矩后,沉默了许久。

当天夜里,他默默地在自家临街的窗台上,也点起了一盏小小的油灯。

灯芯跳跃,火光微弱,却倔强地照亮了窗棂一角。

子时,月色如水。

城中不同角落,八盏微弱的油灯次第亮起,在沉沉的暗夜里,宛如遥遥相望的星火。

风过处,灯火摇曳,却始终未灭。

裴仲禹很快便得知了民间流传的“灯信”之事。

他在书房里听完幕僚的禀报,怒极反笑:“一群蝼蚁,也敢学古人结社?这点微末伎俩,也配称谋?”他当即下令,让府中精干的差役伪装成家道中落的士子,混迹于寒门子弟常去的酒肆、书坊,一旦发现有聚会议论者,立刻抓捕,不必请示。

然而,林昭然对此早有预料。

她从一开始就规定,“灯语”只报平安,绝不议事。

它存在的唯一目的,就是维系那份“我们彼此都还安全”的信任感。

真正的联络,藏在更不起眼的地方——书坊借书。

她让每个人都在固定的书坊里,借阅某一特定类别的旧书。

譬如陈砚秋负责借阅宋人笔记,另一人负责唐人诗话。

借了,代表“收到”;未借,代表“需缓”;若借走的是约定之外的书,则代表“有变”。

差役们在书坊内外蹲守了数日,只看到那些寒门子弟默默地来,借一本书,又默默地走,或是在约定的日子里,将旧书还上,全程没有任何言语交流,更无半分破绽。

州府主考官听闻此事,私下里对心腹抚须长叹:“此子不争于堂皇之表,而谋于草野之内,看似大巧若拙,实则避实击虚。裴公这次,怕是遇到真正的对手了。”

又过了七日,一则密报通过书坊的渠道,辗转送到了林昭然手中。

消息很简单:礼部侍郎的亲信即将启程赴京,呈递一份“非礼录”,录上搜罗了本地三十六名“言行不端、有违教化”的士子名录,陈砚秋的名字,赫然在列。

林昭然知道,真正的风暴要来了。

裴仲禹已经不满足于在州府之内打压,他要将战火直接烧到天子脚下,将他们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。

那一夜,她没有点灯。

她坐在孤灯下,铺开一张新纸,连夜写就一篇新文。

这次,她不谈个人风仪,不辩一家得失,文中只提“私学三义”:一曰“民间可设蒙馆”,使教化不因家贫而断绝;二曰“寒门可自授徒”,令所学不因无名而埋没;三曰“庶民可议教化”,使大道不因位卑而言塞。

文章的末尾,她只写了一句:“教化非庙堂之私器,乃天下之公器。”

写完,她没有署名,更没有传抄,只是小心地将文稿封好,托孙伯交予一位即将赴京赶考、德高望重的老儒。

而后,她将所有的草稿尽数投入火盆,看着跳动的火焰将纸张吞噬,化为灰烬。

火光映在她眼中,如星火不灭。

做完这一切,她才推开窗。

远处,那七盏微弱的灯火依然亮着,在夜风中微微摇曳,仿佛在无声地询问。

林昭然望着那片星火,轻声自语:“火不能明着烧,就让它在风里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