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赵小刀在南城的暗巷与赌坊的阴影中,与那个飘忽不定的“黑牙陈”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无形网络进行着一场耐心与意志的无声较量时,另一条战线上的调查,也在看似更为光鲜、实则同样壁垒森严的区域,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,艰难地推进着。
这条战线的主攻手是张猛,而他的“军师”与“眼睛”,则是远在城南陋巷那间静谧工作间里的苏芷晴。他们的目标,是那片从黑衣杀手身上削落的、质地非凡的黑色衣料。沈炼的指令清晰而明确:顺着这根“线”,摸清它的来龙去脉,找到能纺出、能用上这等料子的人。
张猛站在北镇抚司衙署内自己的值房窗前,望着外面规整的院落和偶尔走过的、身着各色官服的官吏,眉头紧锁。与赵小刀面对的市井混沌不同,他需要闯入的,是一个等级森严、关系错综复杂、且处处讲究规矩和身份的世界。这里的调查,不能靠潜伏盯梢,更不能靠武力威慑,需要的是滴水不漏的旁敲侧击、精妙迂回的人情打点,以及对各种明暗规则的精通。这并非张猛所擅长,但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,只能硬着头皮,调动起自己所有的心思和这些年积累下的人脉资源。
第一步,他再次秘密拜访了苏芷晴的工作间。这一次,他需要更具体、更具操作性的指引。
工作间内,气氛依旧专注而宁静。苏芷晴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来,已将那片黑色衣料置于工作台最明亮的光线下,旁边还摊开着几本厚厚的、纸页泛黄的典籍,以及她亲手绘制的纤维结构图和染料成分分析草图。
“张大人,”苏芷晴的声音清柔而肯定,她指着衣料和图纸,“根据之前的检验,此料有几个关键特征,可作为排查依据:
其一,织法疑似‘海岛叠织’,此法非中原主流,极可能源自海外,或由精通海外技艺的匠人所织。
其二,染料成分特殊,混合了西域磁石矿粉与南海乌木树脂,调配工艺复杂,非寻常染坊所能为。
其三,整体质感冰凉滑韧,兼具丝绸光泽与韧布挺括,应是多种稀有纤维混纺,造价极高。”
她抬起头,目光清澈地看着张猛:“因此,排查方向应聚焦于:有能力获取海外稀有原料、拥有高超特殊织染技艺、且消费得起此等极品面料的对象。”
张猛努力消化着这些专业信息,沉声问道:“苏姑娘认为,京城之中,哪些地方最有可能接触到此等物料?”
苏芷晴略一沉吟,条理清晰地分析道:
“首推与海外贸易密切相关的大商帮。如闽浙商会、粤海商帮,他们船通四海,与南洋、西洋番商往来密切,最有可能输入此类特殊织物或原料。其核心成员或与官府关系紧密的大海商,家中或有囤积,或会定制此类珍品以彰显身份。
其次,是几位圣眷正隆、以奢靡享乐闻名的皇亲国戚或勋贵。他们往往能得到宫内赏赐的海外贡品,或是通过自家渠道采买天下奇珍,用度极尽奢华,拥有此类衣料的可能性也不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