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> 第3章 丝绸之路源何处,养蚕织锦见真章

第3章 丝绸之路源何处,养蚕织锦见真章(1 / 2)

在农器试验田流连忘返之后,马骥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。他愈发渴望了解古人更多的“造物”技艺,于是沿着匠作区的河道继续前行,很快就被一片密集的“唧唧复唧唧”的织机声响吸引。那声音整齐而富有节奏,如同无数只春蚕在同时吐丝,又像是琴弦在被快速拨动,充满了灵动的生机。

循着声音,马骥来到了一片规模宏大的纺织作坊区。这里的工棚比其他区域更为宽敞明亮,数十座工棚连成一片,每一座工棚里都摆放着数十架大小不一、结构复杂的织机。还未走进工棚,一股湿热的气息就扑面而来,夹杂着桑叶的清香、蚕丝的温润,还有一丝淡淡的蚕蛹气味,与农器区的泥土气息、铁匠铺的金属气味截然不同,带着一种细腻而柔和的质感。

马骥走进其中一座最大的工棚,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。棚内光线充足,顶部开着天窗,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,照亮了忙碌的身影。数十架织机并排摆放,女工们坐在织机前,穿着统一的素色布衣,头上包着布巾,手脚并用,熟练地投梭、打纬、提综。她们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,梭子在经纬线之间飞速穿行,如同灵巧的银燕,洁白的坯布或绚丽的锦缎如同流水般,一寸寸地从织机下方流淌出来,带着丝绸特有的光泽与顺滑。

“这……这效率也太高了!”马骥忍不住低声惊叹。他虽然在现代见过自动化纺织机,但在纯人力驱动的时代,能达到这样的规模和效率,实在堪称奇迹。

一位穿着青色布裙、腰间系着丝带、看起来约莫四十多岁的女管事,注意到了这个站在门口、满脸惊叹的陌生书生。她身材干练,眼神锐利,见马骥衣着整洁、神态诚恳,不像是来捣乱的,便主动走上前来,拱手问道:“这位相公,可是来观摩纺织技艺的?”

马骥连忙回礼:“正是。在下游学路过此地,听闻此处纺织技艺高超,特来见识一番。打扰之处,还望海涵。”

女管事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笑意,语气也温和了许多:“相公客气了。我朝纺织之术,冠绝天下,能让读书人见识一二,也是好事。若不嫌弃,我便带你四处看看,给你讲讲这养蚕织锦的门道。”

“多谢管事大姐!”马骥大喜过望,连忙跟上女管事的脚步。

女管事首先带着他来到了养蚕的工棚。这里的温度明显比其他地方更高,湿度也更大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桑叶清香和蚕蛹特有的腥气。棚内架着一排排整齐的竹匾,每个竹匾里都爬满了白白胖胖的蚕宝宝,它们大约有手指粗细,身体晶莹剔透,正蠕动着胖乎乎的身躯,“沙沙沙”地啃食着鲜嫩的桑叶。竹匾下方垫着一层油纸,防止蚕粪掉落,几位负责养蚕的女工正拿着新鲜的桑叶,小心翼翼地铺在竹匾上,动作轻柔,生怕惊扰了蚕宝宝。

“这便是春蚕。”女管事指着竹匾里的蚕宝宝,介绍道,“‘春蚕到死丝方尽’,这丝绸的源头,便是这小小蚕儿吐出的丝。养这些蚕,可是个精细活,温度、湿度都要严格控制,太热了不行,太冷了也不行;桑叶要新鲜干净,不能沾一点露水或泥土;还要及时清理蚕粪,保持棚内清洁,否则蚕儿容易生病。”

马骥凑近竹匾,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蚕宝宝。它们的身体软软的、滑滑的,看起来有点肉麻,却又透着一股可爱。它们专注地啃食着桑叶,嘴巴快速蠕动,一片完整的桑叶,没多久就被啃出一个大洞。马骥看着它们,心中不禁感慨:这么纤细的蚕儿,竟然能吐出足以织成锦缎的丝线,大自然的神奇,实在令人惊叹。

“这些蚕要养多久才能吐丝结茧?”马骥好奇地问道。

“大约二十五天左右。”女管事回答道,“蚕儿从蚁蚕长成成虫,要经过四次蜕皮,每次蜕皮后都会长大一圈,食量也会大增。等它们长到最肥硕的时候,就会停止进食,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。我们会给它们准备稻草扎成的蚕山,让它们在上面结茧。”

她带着马骥来到另一排竹匾前,这里的蚕宝宝已经开始结茧。一个个白色的、椭圆形的蚕茧挂在蚕山上,如同缀满了珍珠,看起来洁白而饱满。“这些蚕茧,便是丝绸的原料。”女管事拿起一个蚕茧,递给马骥,“相公可以摸摸看,感受一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