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走齐国使者田章,曹复策马穿行在邹城街巷。石板路被马蹄踏得“哒哒”作响,两侧民居炊烟袅袅,麦香混着新翻泥土的气息,顺着风飘进鼻腔,带着踏实的烟火味。
街角的铁匠铺传来“叮叮当当”的敲打声,两名工匠正给新合金犁头淬火。通红的犁头浸入冷水,“滋啦”一声腾起白雾,银灰的金属表面瞬间凝出一层细密的纹路,锋利得能映出人影。
曹复勒住马,翻身下马。铁匠铺老板见是他,立刻放下铁锤,脸上堆起憨厚的笑容:“安国君!您这新合金就是好用,打出来的犁头,一天能卖出去十几把,农夫们都抢着要呢!”
曹复拿起一把刚淬好火的犁头,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,重量趁手,弯曲的犁刃弧度完美。他想起现代的农业机械,心里嘀咕:这曲辕犁要是早出现几百年,古代的粮食产量怕是能翻一番,也不至于有那么多饥荒。
“耐用性怎么样?”曹复问道,顺手用犁头划了一下旁边的青铜锄,青铜锄立刻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。
“放心!”老板拍着胸脯,“上周卖出去的,现在还没回来返修的。有个老农夫说,用这犁头耕地,比以前省劲,还能深耕,麦根扎得深,抗旱!”
曹复点头,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。农业是立国之本,新合金农具的推广,不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,还能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粮草,这才是鲁国真正的底气。
离开铁匠铺,曹复前往城外的农田。曹远正带着几名农夫,指导他们使用新合金曲辕犁。一头黄牛拉着犁,轻松地在地里前行,弯曲的犁头切开泥土,翻起整齐的土垄,比之前的直犁效率高了不少。
“安国君!”曹远看到他,快步迎上来,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,“这曲辕犁太受农夫欢迎了,现在十二座城池的工匠都在赶制,供不应求!”
曹复走到田边,看着新翻的泥土里,嫩绿的麦苗已经冒芽,长势喜人。一名农夫直起身,擦了擦额角的汗,笑着道:“安国君,有了这新犁,俺家的地三天就耕完了,以前得花七天!剩下的时间,还能去学宫听先生讲课呢!”
“哦?学宫还收农夫听课?”曹复有些意外。
孔玉不知何时也来了,手里拿着一卷竹简,笑着道:“安国君之前说,学宫要面向所有百姓,属下便在各城开设了夜校,让农夫、工匠们晚上也能识字、学道理。”
他翻开竹简:“这是夜校的学员名单,现在已经有两千多人报名了,不少人还主动提出要学算术和新工艺,说能帮着家里干活、做工。”
曹复接过竹简,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认真。他想起现代的义务教育,心里暗道:教育不分贵贱,让更多人识字明理,鲁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。
“做得好。”曹复道,“给夜校的先生们加薪,再给学员们提供晚饭,让他们能安心学习。”
孔玉躬身应道:“属下这就去安排!”
离开农田,曹复前往学宫。技术馆里,几名学生正围着一台新造的灌溉水车忙碌。这水车比之前的模型大了不少,齿轮和轴都是新合金打造,水流冲击着水车的叶片,带动齿轮转动,清澈的河水顺着木槽,源源不断地流入旁边的农田。
“安国君!”之前设计水车的学生看到他,兴奋地跑过来,指尖沾着水渍和木屑,指甲缝里还嵌着新合金的铁屑,“水车成功了!这台水车一天能灌溉十亩地,比二十个农夫挑水还快!”
曹复走到水车旁,看着水流顺畅地流入农田,溅起细小的水花,泥土的腥气混着水汽扑面而来。他伸手摸了摸新合金齿轮,转动顺滑,没有丝毫卡顿。
“不错,给齿轮加个防护罩。”曹复道,“防止泥沙进入,延长使用寿命。另外,在木槽内壁刷一层桐油,防水防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