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尼山学宫(1 / 2)

安城的晨光刚漫过城墙砖缝,曹复蹲在墙根。指尖捏着块半干的石灰——昨夜改新城规划图,沾了满手白灰,搓了好几下都没搓干净,反倒蹭了点在裤腿上。

旁边有个流民孩子,约莫五六岁,光着脚踩在泥地里。脚趾缝里塞满黄泥,手里攥着块湿泥巴,正往城墙上画歪歪扭扭的道道,像极了没成形的字。

曹复把指尖的石灰末弹掉,抬头喊季良:“你过来看看。”

季良刚检查完城防回来,甲胄肩甲沾着片枯草,闻言走过来:“看什么?”

“看这孩子。”曹复指了指墙上的泥道道,“昨儿见着好几个流民子弟,要么跟着大人搬砖,要么在泥地里瞎玩,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。”

他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,白石灰印子更明显了:“尼山学宫得去趟,总不能让这些孩子一直这么荒着。”

季良愣了愣,随即点头。他刚想说什么,就见石砚从巷口走过来,步伐沉得像踩在石板上。腰间短刀鞘磨得发亮,眼神扫过那流民孩子,又落回季良身上,没挪开过半分。

几人往学宫走,青石板路被晨光晒得微暖。曹复的靴子踩上去,偶尔踢到小石子,滚到路边草丛里,惊飞了两只找食的麻雀。

沿途的流民正忙着干活:有人赤着脚搬砖石,脚踝沾的黄泥干了,裂开细缝;有人蹲在墙角磨农具,砂轮转动的“沙沙”声混着晨光飘过来,还带着点铁器的腥气。他们见了曹复,都停下手里的活打招呼,声音里带着踏实的暖意。

穿过两条热闹的街巷,前方露出一片青砖灰瓦。是尼山学宫——匾额上的四个篆字“尼山学宫”透着古朴,却蒙了层薄尘,连最外层的红漆都翘了边,风一吹,簌簌往下掉碎屑。

走进院子,阳光透过高大的榆树洒下来。光斑落在地上,晃得人眼晕,却听不到半分读书声。

只有几个学生坐在廊下,低着头背书。声音软塌塌的,像被风吹蔫的叶子,飘到半空就散了。院角的麻雀蹦蹦跳跳,连抬头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。

有个学生打了个哈欠,揉眼睛时,竹简从膝盖上滑下去。他慌忙捡起来,指尖蹭到竹简上的墨渍,往衣襟上胡乱抹了抹,留下块黑印子。

“这学宫……怎么成这样了?”季良皱起眉,声音里带着诧异。他之前听人说过尼山学宫,还以为是个热闹的地方。

曹复没说话,走到那捡竹简的学生身边。那学生手里的竹简边缘磨得发白,是《论语·颜渊》,指尖反复摩挲着“克己复礼为仁”的“仁”字,眼神却空洞得像口枯井。

曹复的衣角扫过学生的胳膊,对方都没察觉。

他顺手扯了片榆树叶,在手里搓碎。苦涩的汁液沾在指尖,混着清晨的露水,凉得沁人,还呛得他轻轻咳了一声。

“何止是冷清,简直是一潭死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