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样,赵小川来上班了,不出两天,他就成为了邛山县的一个笑话。
但是,野律师教给赵小川支的招,就是起码要他坚持一个月以上,都把生活过成了笑话,被人说几句又算什么?
赵小川坚持着,每天都带着笑脸来“上班”,等到他不怕笑话的时候,怕笑话的就是别人了。供销社主任被折腾得遭不住,就开始派人来劝,劝不信之后还让人把赵小川架出来丢在大街上。
赵小川这可是把供销社主任逼急了,因为赵小川的故事已经传到胡小敏县长的耳朵里,一次会议上,胡县长问了供销社主任一句:听说你们有这么这么一个事情?
县长关注,对于供销社主任来说就是大事,回到单位后,他就把赵小川叫来,问他要达到什么目的,才能停止折腾?说吧,有什么条件大家谈一谈。
赵小川当时就说,没什么目的,就一个条件,他要恢复身份上班,来给单位作贡献。
主任口气的松动,给赵小川带来了极大的信心。他当天晚上又给野律师打电话,这次他信心满满,非常坚定地说是要回去上班。
赵小川这是被生活毒打怕了,他想回到过去那种安安稳稳拿工资过日子的状态。
不过,野律师给了他当头一棒,说你想吃屁呢,按照现在的玩法,要是赵小川真回上班的话,供销社的主任就要下课了。
“能捞点好处就捞点好处,这也是一张长期饭票哦。”野律师让赵小川把诉求回到现实来。他还“如此如此、这般这般”地给赵小川支招,同时也不忘记提示,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哦。
打完电话的第二天,赵小川又去“上班”了,这次他的笑容更加灿烂,服务更加热忱,给前来办事的人引个路,腰杆都快要弯到地上,服务热情之高,让大家都夸供销社的水平进步了。
这些不明就里的人,还真把赵小川当成了供销社的员工。
实在看不过眼的主任,又一次把赵小川叫到了办公室。
主任提出来,法律上的证据供销社是确实拿不出的,所以他们经过会议研究决定,给赵小川一点“生活救济金”,希望领到救济金的赵小川,不要再供销社瞎折腾。
用单位的钱来给单位平事,供销社主任觉得这没有任何问题,他可不想下次再去县里开会,胡小敏县长又问这问那的。
能“平事”就是有本事,花钱买平安,这是当年办事的主要方法。从今天来看,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规,还制造了很多的问题,不依法行政的后果,就是后来的人天天补漏洞。
供销社主任和赵小川进行了一场拉锯战,本来供销社班子议定,愿意花10万元平事,但是主任活生生讲价到7万元。
主任很高兴,他认为自己给单位省了一笔。
拿到7万元的赵小川,跟供销社签订了一个“息访协议”,协议里面说得非常清楚,得到这7万元后,赵小川就不可以再到供销社来无理取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