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们蜂拥而入,哭喊声、求救声、孩子的哭声交织在一起,整个城门入口一片混乱。“官爷,救救我!我的家人都被鞑子杀了!”“官爷,给我点吃的吧,我快饿死了!”百姓们围着士兵,苦苦哀求,眼中满是绝望。
刘江和王启年很快赶到城门处。看着眼前这些流离失所、伤痕累累的百姓,刘江的拳头紧紧攥起,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与心疼。“王启年,立刻组织民政司的人,登记百姓人数,安排临时安置点!”他沉声道,“打开粮仓,先给百姓分发粮食和水,安抚他们的情绪!”
“遵令!”王启年立刻领命,带着民政司的官员和临时抽调的士兵,开始忙碌起来。他们在刘家堡内的空地上搭建简易的茅草棚,作为百姓的临时住所;分发粮食和水,救助受伤的百姓;登记百姓的姓名和籍贯,寻找失散的家人。
可问题很快出现——逃亡而来的百姓,竟多达三千余人,远超预期。刘家堡核心区的粮食储备本就仅够四千余人支撑三个月,如今突然增加三千余人,粮食缺口瞬间扩大,最多只能支撑一个半月。临时安置点也严重不足,许多百姓只能挤在城墙根下,忍受着饥饿和寒冷。
更严重的是,恐慌情绪正在快速蔓延。逃亡的百姓们纷纷讲述着清军的酷烈手段——轰塌的寨墙、燃烧的房屋、淋漓的鲜血、无辜的杀戮,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惊胆战。核心区的百姓也开始恐慌,有人开始收拾细软,想要再次逃亡;士兵们的士气也受到影响,面对清军的残酷,不少人心中生出了畏惧。
“总制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!”王启年满头大汗地跑到刘江面前,声音急促,“百姓太多,粮食和安置点都不够,而且恐慌情绪越来越严重,再这样下去,人心会散的!”
刘江望着眼前混乱的景象,听着百姓们的哭喊声,心中沉重如铅。他知道,清军的目的达到了——他们用绝对的兵力碾压外围山寨,用酷烈的手段屠戮抵抗者,就是为了震慑人心,瓦解根据地的抵抗意志。而这些逃亡的百姓,不仅带来了恐慌,更带来了巨大的安置压力,让本就艰难的根据地,雪上加霜。
“陈武!”刘江高声喊道。
“末将在!”陈武立刻上前。
“立刻加强外围防御,在核心区外围设置两道警戒线,防止清军前锋突袭!同时,安排士兵在安置点巡逻,维持秩序,防止有人趁机作乱!”刘江沉声道,“另外,挑选一批精锐,前往外围山区,搜救失散的百姓,同时侦查清军主力的动向!”
“遵令!”陈武立刻领命而去。
刘江又看向张文弼:“张大人,你立刻召集核心骨干,半个时辰后,议事厅开会!清军已经开始动手了,我们不能再等了,必须立刻做出决断!”
“好!”张文弼点点头,转身离去。
夜色渐浓,刘家堡内的安置点依旧灯火通明,百姓们的哭声和叹息声不绝于耳。刘江独自站在城门上,望着外围山寨的方向,那里依旧能看到隐约的火光,听到隐约的炮声。清军的先声夺人,已经给根据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,而真正的风暴,还在后面。
他知道,留给他们的时间,已经不多了。半个时辰后的会议,他必须做出那个关乎上万军民命运的决断,哪怕这个决断,要付出沉重的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