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与郑成功、李定国建立联系?”刘江眼中闪过一丝兴趣,“张大人的意思是,将我们的根据地,置于更大的抗清棋盘之中?”
“正是。”张文弼点头,“我们孤悬北方,势单力薄,仅凭一己之力,很难长期对抗清军。若能与郑成功、李定国建立联系,一方面可以通过海上或西南的通道,获取急需的战略物资,打破清军的封锁;另一方面,彼此呼应,相互牵制清军兵力,让清军不敢轻易集中主力围剿任何一方。更重要的是,加入更大的抗清体系,能提升我们的影响力,吸引更多抗清义士前来投奔,壮大自身力量。”
这个提议,像一道新的光芒,照亮了密室里的讨论。陈武沉吟道:“与郑成功、李定国联合,确实能形成掎角之势。但他们远在东南和西南,与我们相隔千里,中间隔着清军的重重封锁,建立联系难度极大,就算建立了联系,相互支援也很困难。而且,郑成功、李定国各自为政,与南明政权的关系也错综复杂,未必愿意与我们这样一支北方山区的势力结盟。”
“难度确实很大,但并非没有可能。”张文弼语气坚定,“我们可以派遣精锐信使,携带我们的战报和诚意,通过秘密商路,绕道前往东南或西南。郑成功、李定国都是抗清志士,只要我们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诚意,相信他们会考虑与我们合作。即便不能结成同盟,至少也能建立贸易往来,获取急需的物资。”
密室里再次陷入沉默,每个人都在权衡着两个提议的利弊:主动出击,风险与收益并存,能快速获取资源,却可能激化矛盾,分散兵力;战略外联,前景广阔,能融入更大的抗清体系,却难度极大,短期内难以见效。
刘江看着众人的神色,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想法。他缓缓开口,总结道:“主动出击和战略外联,并非相互对立,而是可以并行推进的两条路。”
“第一,关于主动出击,由陈武、李虎负责制定详细计划,挑选两百名精锐战兵,组成机动突击队,专门针对清军薄弱据点进行突袭,目标明确——获取铁料、硫磺、粮食和工匠、流民,打了就走,绝不恋战。同时,加强后方防御,抽调部分自卫力量补充核心区域防务,确保屯田区、工匠营和学堂的安全。”
“第二,关于战略外联,由张文弼负责组建联络使团,挑选忠诚可靠、精通谋略的亲信,携带我们的战报、武器样品和诚意,通过秘密商路,先尝试与郑成功部建立联系。联络过程中务必谨慎,避开清军关卡,确保使团安全。”
“第三,王启年和孙小宝全力配合两项计划的实施。民政司做好流民安置、物资储备和运输的准备;工匠营加快武器生产,确保机动突击队的装备供应,同时打造一批精良的燧发火铳作为礼物,送给郑成功部,展现我们的实力。”
刘江的目光扫过众人,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主动出击,是为了眼前的生存,解决资源匮乏的困境;战略外联,是为了长远的发展,为联盟寻找更广阔的出路。两条腿走路,才能走得更稳,走得更远。我们不能只做一颗被动的钉子,既要成为一把能主动刺出去的匕首,更要成为抗清大棋局中,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!”
众人纷纷点头,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信念。主动出击的风险,战略外联的难度,他们都清楚,但他们更清楚,在这乱世中,唯有主动求变,才能生存下去,才能守住抗清的火种。
油灯的光芒在密室中跳跃,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坚定。秘密会议的议题,最终化为清晰的行动方向,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联盟未来的道路。虽然前路依旧充满荆棘和未知,但他们不再是被动等待的钉子,而是即将主动出击的匕首,即将融入抗清大棋局的重要力量。
石门缓缓打开,众人陆续走出密室,夜色中的刘家堡一片宁静,只有远处工匠营的炉火依旧熊熊燃烧,像一颗不灭的火种,见证着这场决定联盟命运的秘密会议,也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变革与出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