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时,王铁山带着徒弟,捧着那把修好的长刀回来了。原本卷刃的刀头被重新锻打锋利,刀身还淬了火,泛着青幽的光。“少爷您看,能劈柴,能砍肉,对付匪寇的皮甲,没问题!”
刘江接过刀,挥了挥,确实顺手。他看向王铁山:“留下吧。铁匠铺归你管,每月工钱三百文,管你师徒三人的饭,再给你家眷找间偏房住。”
王铁山激动得直搓手,差点跪下磕头。
张猎户也被留了下来。他不仅箭术好,还懂山林追踪,赵忠说他教弓手们“预判猎物动向”的法子,比死练准头管用多了。刘江让他编入弓手队,当了个小队长,每月工钱四百文,同样给了他一间房安置家眷。
那个木匠因为干活扎实,也被留下了,跟着负责加固院墙的木活。
晚饭时,西跨院的伙房多了几个人影。王铁山的徒弟正帮着拉风箱,张猎户的婆娘在帮着择菜,那个瘦孩子捧着个窝头,小口小口地啃着,眼里有了点活气。
赵忠看着这一幕,对刘江道:“少爷,您这招真高。这些人有手艺,给口饭吃就卖命,比雇那些游手好闲的强多了。”
刘江看着铁匠铺里火星四溅的锻打声,听着箭场上传来的拉弓声,点了点头:“乱世里,人才比银子金贵。铁匠能造兵器,猎户能练弓手,木匠能固城防——这些人,才是咱们能守住院子的底气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让管家再去周边转转,要是有会种地的老农,或者懂医术的郎中,也想办法请过来。粮食和药,迟早也是刚需。”
“是。”
夜色渐深,刘家大院的灯比往日多亮了几盏。铁匠铺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,箭场的篝火旁,张猎户正教弓手们如何借着月光瞄准,木匠房里传来刨木的沙沙声。
这些新加入的流民,带着各自的手艺和求生的执念,像涓涓细流汇入刘家这方小小的天地。他们或许曾是灾民,是逃兵,是被乱世碾压的蝼蚁,但在这里,他们有了活计,有了住处,有了“能活下去”的希望。
而刘江知道,吸纳人才只是第一步。如何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拧成一股绳,如何让他们的手艺真正转化成守家护院的力量,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。
但看着眼前这烟火气十足的忙碌景象,他心里清楚——这刘家大院,正在一点点变得不一样。它不再只是一个地主的宅院,正在变成一个能容纳希望、也能抵御风雨的堡垒。
而这堡垒的基石,就是这些带着手艺和韧性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