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贾东旭约架(1 / 2)

解放cA10汽车通身墨绿,摇把启动的设计放在了车前头防撞板的最中心,化油器发动机在冬天不好发动,不过好在调配的都是老司机,顾青站在一边,瞧着师傅们熟练的操作,摇晃车把,拉扯风门,完全启动之后,让顾青坐在了头车副驾,向着昌平而去。

从北京到昌平有三四十公里,但是顾青生产队在昌平和北京交界那一块,坐在车上也就三十来分钟,路也好走,直接就去了生产三队。

“这是从城里面回来了?”

小队保管员正在清点工具,听到了响声,看到了顾青,目光向着车上打量了一下,一共六辆车,上面都是粮食,布匹。

“队里都在修水库?”

顾青递烟问道。

现在秋收已经结束,冬小麦也已经种下去了,看起来到了农闲时候,但是对于农民来说,根本闲不下来,因为要搞基建。

“劳力去了一大半。”

保管员秦淮民说道:“还有造肥的,编筐的,挖渠的……”

农民的闲暇时间非常有限,和后世那种在外打工一年,冬天回家喝酒打牌全然不同。

“把队里面现在的人喊出来,把这些货卸了。”

顾青说道:“都是给你们的。”

秦淮民原本就有些猜测,听顾青一说,嘴巴一张,叼着的烟就掉了下来,问道:“真的?”

“真的!”

顾青肯定道:“咱们这个生产队一共三十五户,一百五十一人,我在城里面都算了,不算家庭,不算男女老幼,就直接算人头,然后一人算一百四十公斤的米面,七十尺的布,大家舒舒服服的过个肥年。”

这时候流行的是大公社,一个公社里面有六七万人,然后村子合并的,这两个村子一个主要姓顾,一个主要姓秦,中间隔了一个小河沟,有个别旁姓也不起眼,本来这两个村子就通婚,归到一个生产队后更亲切了。

秦淮民听到这话,看了看车,连忙扯着嗓子喊道:“淮仁,淮仁……”

生产三队这边在家的妇女,在旁边干活的人,听到了招呼,匆匆而来,听到顾青要给他们发这么多的东西,一个个都激动起来了。

“青哥,你真给我们呀。”

说话的小姑娘十二三岁,裹着一个棉袄,一双眼睛很是灵动,在顾青身边雀跃问道。

“主要是政府批的,不能算我给的。”

旁边有随车的司机,顾青说话也讲究,说道:“这东西让我淘换,我可搞不出来。”

这话是一点不假,现在的大米,白面价格,都在一毛七八,但是今年特殊,米面的价格到了黑市上能翻二十多倍,布倒是只翻了三四倍,也不好买,最最重要的一点,在54年11月,为了稳定粮价,避免粮食往外倒卖,北京实行了特殊条例,就是粮食不能往外私运。

所以给生产队运这一批粮食,算来算去,都是特例。

“你能让政府批粮也很厉害。”

小姑娘眼睛忽闪忽闪的,问道:“青哥,你以后会不会当干部?”

每一个年代,都有每一个年代的版本怪,在建国初期,这时候女子最追捧的是军人和工人,追捧军人的原因也很现实,转业之后是干部。

“我以后肯定能当干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