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起冰冷的意念传来:“其在收集信息,更新数据库。行为模式,更近于‘观察者’与‘仲裁者’,而非纯粹‘清除者’。”
蒙恬沉吟道:“若其真为‘律者’之古老变体或前身,其态度或可争取,至少……可利用其与现行‘律者’机制可能存在之分歧。”
就在帝国高层紧张分析之际,龙渊的破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!
徐彭岳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,通过灵晷网络共享了初步成果:“碑文核心内容破译出一部分!其大意是——”
【……秩序之衡,非唯一解。万物演化的‘可能性’,亦是秩序之熵,需纳入观测与评估……】
【……早期清理协议过于绝对,存在误判风险……建议引入‘差异性容忍阈值’及‘潜力观察期’机制……】
【……此哨站,代号‘守望者’,职责:观测特定‘高熵秩序区’之演变,记录‘可能性’之轨迹,非必要,不干预……】
“守望者”!差异性容忍阈值!潜力观察期!
这些词语彻底颠覆了帝国对“律者”的固有印象!这个古老的前哨,并非执行清除任务的刽子手,而更像是一个秉持着相对开放、观察研究态度的……宇宙社会学家?它之所以“沉睡”,或许是因为其所监视的“高熵秩序区”(可能包括帝国所在的星域)在漫长岁月里并未达到其“干预”的标准,或者……其本身就对现行“律者”那绝对清除的政策抱有异议?
“所以,它被‘流放’或‘自我放逐’于此,进行着它自己认定的‘守望’?”嬴雪华推测。
“而我们的出现,尤其是我们与‘共鸣之民’的友好交流,展现出的并非单纯的‘秩序畸变’,而是一种新的、具有建设性的‘秩序可能性’,从而引起了它的强烈兴趣和……‘疑惑’?”徐彭岳顺着思路分析。
李斯总结道:“换言之,我们可能意外地,触动了‘律者’文明内部某种古老而潜在的……分歧点。”
这个发现的意义无比重大!如果“律者”文明内部并非铁板一块,如果存在像“守望者”这样相对理性的派系或个体,那么帝国面临的绝境,或许就存在一丝通过非武力方式周旋、甚至争取转机的可能!
然而,风险依旧存在。“守望者”的态度仍是未知,其“观察”的尺度如何?“非必要,不干预”的“必要”条件又是什么?它是否会与现行的“律者”机制共享信息?
帝国的远航,在发现了潜在盟友(共鸣之民)之后,又意外地触碰到了一个可能是“律者”内部异见者的古老存在。星海的棋局,因这“古老回响”的加入,变得更加复杂,也更加扑朔迷离。帝国下一步该如何落子,是继续展示自身的“秩序潜力”以争取“守望者”的认可,还是谨慎规避,防止引火烧身?这需要嬴政与核心重臣们,进行一场关乎文明命运的审慎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