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硬!”吼声震天,连那几个老匠人也涨红了脸,使劲挥舞着拳头。物质刺激加精神荣誉,这套组合拳在哪朝哪代都管用。
“好!”我满意地点点头,“现在,开饭!按昨天表现分!”
我亲自掌勺,根据木板上昨天的记录(虽然简陋,但有了标准尺和初步的计数意识后,记录变得可行),给工分高的匠人碗里舀上满满当当的肉和汤,工分一般的少点肉多些菜,工分最低的两个,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肉,自己拿着黍米团子蹲到角落去啃。
那眼神,羡慕、不甘,还带着点发狠。我知道,明天这两人不用我催,肯定会玩命干。
效果立竿见影。下午干活时,整个院子的氛围都不一样了。之前还需要我吼着催促,现在个个主动找活干,互相之间也开始较劲。
“老王头,你那风箱阀门磨好了没?我这炉子等着试呢!”
“快了快了!肯定比你的密封好!”
“张黑子,你车那个轴承套可别偷工减料,徐老大说了,要光滑!”
“放心!俺的手艺,保证比你的脸光溜!”
甚至有人开始主动琢磨改进方法了。
“徐老大,”一个负责锯木的年轻工匠跑过来,拿着我让他们标准化制作的框架锯,“俺觉得,把这锯条绷得更紧些,拉起来更省力,锯得也更快!”
我检查了一下,确实是个好建议。“不错!这想法好!给你记上,加2分!”我当场拿出炭笔,在考核板上他的名字后面画了两道。
周围工匠顿时投来羡慕的目光,那年轻工匠更是激动得手足无措。
有了这个榜样,更多的人开始开动脑筋。虽然大部分想法还很稚嫩,甚至有些异想天开,但这种主动思考的氛围,正是我需要的。
徐福师兄端着碗肉羹,蹲在屋檐下,一边吸溜一边看着我这边,小声嘀咕:“师弟…不,徐老大这笼络人心的手段,倒是无师自通啊…”
我走过去,踢了踢他的脚:“吃你的肉!吃完赶紧去把我让你算的那些‘物料比例’核对清楚!算错一个数,明天你的肉羹就归别人了!”
徐福脖子一缩,赶紧扒饭:“算着呢算着呢!保证一个子儿都不差!”
看着院子里热火朝天的景象,和这群眼里有了光、手下有了劲的工匠,我喝了口没什么味道的肉汤,心里却有点美滋滋。
很好,团队凝聚力和主观能动性+1。
忽悠,果然要从基层抓起。有了这支初步被激活的团队,下一步,就可以尝试点更硬核的东西了。比如,搞点能“砰砰”响的玩意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