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国公府的朱红大门前,红灯笼早已挂满廊檐,从府门一直延伸至内庭的石板路被红毯铺满,两侧摆放着精心修剪的青松与牡丹,既显庄重又透着喜庆。府外的街道上,人声鼎沸,百姓们自发围在警戒线外,踮着脚尖翘首以盼——今日是护国公府举办封爵庆典的日子,这场汇聚了朝野名流、亲友乡邻的盛会,早已成为京城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。
辰时刚过,远处便传来马蹄声与仪仗队的吆喝声。先是镇国将军府、丞相府等朝廷重臣的马车缓缓驶来,车厢上雕刻着精美的纹样,由四匹骏马牵引,前后簇拥着侍从与护卫,气派非凡。丞相李大人身着紫色朝服,在侍从的搀扶下走下马车,抬头望着护国公府高悬的“忠勇仁孝”匾额,捋须笑道:“护国公一门忠勇,仁心济世,今日之盛,实乃名至实归。”
紧随其后的是文武百官,他们身着各式朝服,按品级依次列队,拱手向府门前迎客的许明、许阳致意。许明身着青色儒衫,身姿挺拔,应对得体,将各位官员引至府内的宾客区;许阳则穿着月白色长衫,手中握着画笔,趁宾客未至齐的间隙,速写记录下这热闹的场面,笔尖流转间,便将官员们的神态与府中的景致勾勒得栩栩如生。
“许公子好雅兴,这般繁忙时刻,仍不忘作画。”太傅周大人看到许阳手中的画纸,笑着打趣道。
许阳放下画笔,躬身行礼:“太傅谬赞,今日府中盛典,既是家族荣光,也是时代盛景,晚辈想将其记录下来,留作纪念。”
周大人点点头,赞叹道:“你这‘京郊小画仙’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,日后此画定是珍贵的史料。”
话音刚落,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,只见长公主的凤辇抵达府前。长公主身着华美的凤袍,头戴珠钗,在宫女的簇拥下走下凤辇,目光扫过府中的布置,笑着对迎上来的余晚星说道:“护国公夫人,你这府邸布置得真是雅致又喜庆,看来为了今日的庆典,费了不少心思。”
余晚星身着一品诰命朝服,头戴珍珠冠冕,温婉一笑:“长公主谬赞,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,能让各位宾客舒心,便是最好。”她亲自搀扶着长公主,引着她向正厅走去,沿途向她介绍府中的景致与布置,言语间尽显端庄得体。
府外的百姓们看到这般热闹的场面,纷纷议论起来:“护国公府真是风光无限,连丞相、太傅都亲自前来道贺。”
“那是自然,护国公平定边疆,护国公夫人济世救人,这样的家族,值得所有人敬重。”
“听说今日不仅有朝廷重臣,还有不少乡邻与医馆的患者前来道贺,护国公府真是不忘本。”
正如百姓们所说,在文武百官之后,便是张家的亲友乡邻与余晚星医馆的熟客。他们虽没有官员们的气派,却带着最真挚的祝福,有的提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,有的捧着亲手缝制的衣物,还有的带来了家乡的特产,一一向张衍之与余晚星道贺。
“护国公,护国公夫人,当年若不是你们出手相助,我一家早就家破人亡了。”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握着张衍之的手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这位老者是小镇的乡邻,当年家中遭遇变故,是余晚星免费为他治病,张衍之又资助他重建家园,如今听闻张家封爵,特意千里迢迢赶来道贺。
张衍之拍了拍老者的肩膀,感慨道:“老乡,当年的事不必挂怀,邻里之间本就该互相扶持。如今看到你生活安好,我也替你高兴。”
余晚星也走上前,递给老者一瓶药膏:“老乡,这是我特制的药膏,你年纪大了,关节容易不适,时常涂抹能缓解疼痛。”
老者接过药膏,连连道谢:“护国公夫人真是菩萨心肠,你们一家都是好人啊!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宾客们陆续到齐,护国公府内已是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正厅内,张衍之身着国公朝服,手持金印,与余晚星并肩而立,接受着百官与亲友的祝贺。许月则带着丫鬟们穿梭在宾客之间,为大家递上茶水与点心,她温婉的笑容与周到的服务,赢得了众人的称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