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国公府的战鼓余音尚在边疆回荡,府内却已被另一番喜庆氛围笼罩。府试放榜那日,晨曦刚染亮朱红大门,报喜官便骑着高头大马,一路敲锣打鼓直奔府中,高亢的嗓音穿透晨雾:“恭喜镇国公府!许明公子府试高中,名列秀才榜首!”
正厅内,余晚星正与许月整理医馆的诊案,闻言猛地抬头,手中的毛笔险些滑落。许宝蹦跳着扑到门口:“大哥中秀才了!大哥好厉害!”
许明从书房匆匆走出,青衫沾着墨痕,脸上还带着几分书卷气的腼腆,却难掩眼底的亮泽。他接过报喜官递来的榜文,只见“许明”二字赫然列在府试秀才名单之首,墨迹淋漓,恍如多年苦读的心血凝结。
“明儿,你真的中了!”余晚星快步上前,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。自张衍之再赴边疆,许明便主动扛起了家中大半责任,白日帮着打理府中事务,夜里挑灯苦读至深夜,寒冬酷暑从未间断。那些伏案疾书的日夜,那些蹙眉思索的瞬间,如今都化作了沉甸甸的荣耀。
“娘,孩儿不负您的期望。”许明躬身行礼,眼中满是感激,“若非您一直鼓励孩儿,支持孩儿读书,孩儿也走不到今日。”
消息如风般传遍京城,亲友乡邻、医馆的熟客、朝中同僚纷纷登门道贺。镇国公府门前车水马龙,贺礼堆满了偏厅,欢声笑语不绝于耳。太后特意派太监送来御制笔墨与绸缎,皇帝也赐下匾额“书香门第”,以表彰许明的勤学之功。
设宴那日,府中张灯结彩,宾客满座。许阳忙着招呼客人,许月端茶递水,许宝穿梭在人群中,骄傲地向众人炫耀:“我大哥是秀才郎!以后还要中举人、中状元呢!”
余晚星穿着一品诰命朝服,满面春风地接待宾客。面对众人的称赞,她笑着说道:“明儿能有今日,全靠他自己的努力。今后,还望各位多多指教,让他能在科举之路上走得更远。”
席间,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举杯道:“许明公子天资聪颖,又肯刻苦钻研,此次府试拔得头筹,实乃实至名归。老夫断言,假以时日,公子必能金榜题名,光耀门楣!”
许明起身回礼,谦逊道:“老先生过誉了。晚辈才疏学浅,此次只是侥幸得中。今后定当更加努力,不负各位长辈的厚望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称赞,既敬佩许明的才华,更赞赏他的谦逊。宴会上,丝竹悦耳,佳肴飘香,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夜深人静,宾客散去,余晚星独自来到许明的书房。灯光下,许明仍在伏案读书,案头堆满了经史子集,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注解。
“明儿,今日辛苦了,早些歇息吧。”余晚星轻声说道。
许明抬起头,笑着说道:“娘,我不困。府试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还有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孩儿不能松懈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“爹爹在边疆为国效力,我虽不能征战沙场,却也想通过科举入仕,为朝廷、为百姓做些实事,不辜负镇国公府的荣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