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颜将书卷拿到李子通、林如海二人跟前,激动着说道“二位大人请看这篇《家国论》,开篇以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’破题,又引出‘民以国为家,国以民为基’最终提出安民固国之策,真乃好文章啊。”
林如海接过书卷看到上面的字迹,心中已然明了,遂将卷子递给李子通,李子通接过,细细品读,脸上的表情也是渐渐露出赞赏之色。林如海见到李子通的表情变化,微笑道:“李大人以为如何?”
“好文章啊好文章啊,此子不凡啊!堪为甲等。”李子通赞叹道。
“诸位大人可还有好的文章?”林如海又对着其他阅卷考官问道。
话音刚落只听角落里一位正在阅卷的考官“噗嗤”一声笑出声来,林如海看向此人,此人也看到林如海那询问的眼神,那位考官立马起身道:“回林大人,下官这有一篇文章,所写内容皆是民间趣事,辞藻更是通俗的很,不过倒也合题,因此发笑。”说完将卷子也递了过来。
林如海接过看罢,也是不住的微笑摇头,说道:“若单论文章皆属民间苦乐,倒也合适,但所用辞藻过于幽默了些。不如暂列甲末,待有更好的文章时将其替换掉,如何?”说完看向李子通。
李子通看罢也是苦笑摇头,说道:“这名考生倒是有意思的很啊。我想就算是圣上看到也会龙颜大悦的,毕竟当今圣上爱民如子。就按林大人的意思办吧,甲末。”
转眼一月过去,贡院之内的一间厢房内,看着桌子上大红的榜单,李子通一脸不悦的看向林如海,说道:“过几日就要放榜了,林大人当真要如此排序吗?如此一来岂不是有失公允。”
林如海也是脸色阴沉说道: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环儿年纪尚幼,还不满十七,若按原先的排名,恐怕要成众矢之的。”
“那雍王意为如何?”李子通焦急的问道。
“这就是雍王的意思,太子前几日派人递了条子过来,点了名的人,谁敢忤逆。”林如海沉声说道。
“你我都是读书之人,知道这解元的名头有多重要。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啊。”李子通怒道。
“一个名头而已,我相信以环儿的心性可以理解的?”林如海自我安慰道。
“哎,没想到如今这诸位皇子居然争斗到如此地步,连一个小小的解元也要插手了?只是可惜了......,”李子通看着京城的方向摇了摇头道。
“此事就这样定了吧!来人,准备榜单。”林如海对着外面叫道。外面走进两个官员,林如海将拟定好的名单给了二人,二人领命下去写榜去了。
“哎,我已经决定,明年玉儿就到了议亲的年纪,到时候我就向圣上上本告老还乡,带上玉儿回姑苏过些清净日子。”林如海叹了口气对着李子通道,眼中充满了愧疚与失望......
到了九月十五放榜这一日,金陵城四处弥漫着桂花的香气,江南贡院门前站早已满了此次乡试的考生,都在焦急等待。贾环也特意穿上了当初李纨亲手缝制的大红长衫,整个人意气风发骑在马上,向贡院走去,不多时就来到贡院门口。
元宝将马拴好,不远处的常涛等人向贾环挥手。原来常涛等人为了陪贾环看榜,早早在门口的茶肆占了地方,不多时贡院大门打开,几名官差提着大红榜单站在门前贴榜,有人唱道:“第五十名,镇江府,周子南....”话音刚落一个瘦高的考生激动的大叫道:“我中了!我中了!”
接着后面继续唱榜......直到“第三十二名,江宁府,甄士原!”一个矮胖的考生乐乐的对着周围人说道“哎呀不好意思!承让!承让!”王飞一见此人一口茶水险些喷出去,说道:“这样的也能中?”
贾环几人哈哈一笑,继续听着唱榜:“第十名,扬州府,赵凡!”之间人群中的赵凡已然跪地呐喊“我中了,我中了!”说完早已泪流满面。贾环看到此景也是点头微笑,遂继续听着唱榜,一连到了第五名依然没听到自己的名字,心中有些紧张起来,但更多的是激动,当唱到第三名时,贾环才听到:“第三名,江宁府,贾环!”在场众人皆是大喜,唯有贾环心中不甚高兴,心道:只是第三吗?哎看来有些对不起林姑父,当唱到第一名时只听:“第一名解元,江宁府,苏玉海”时,贾环也是一愣,这个苏玉海在前几次考试时,排名一般,如今居然能够一举夺魁?难道有神人相助?一时间贾环陷入沉思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