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药笺寻真(2 / 2)

掌柜的白胡子垂到青布坎肩上,正用戥子称量三七,贾环命元宝将药方递到掌柜面前,见元宝捧着药方进来,老掌柜接过药方眯起眼睛仔细端详一阵之后,又打量一下贾环,见贾环气质不凡,衣着华丽,定是大户人家的贵公子,遂笑问道:“这位公子家中可是有人得了痰湿之症?”

“正是,老先生且看这方子中可有什么问题。用的用不得?”贾环答道。

“小郎君这益气汤用了九味药材,黄芪配当归倒是寻常,可为何要加三钱辛夷?”老掌柜看完药方,问道?

“辛夷通窍。”贾环答道,“咳喘之症多因肺气壅塞,辛夷能引诸药上行,事半功倍。”

掌柜的捻须不语,忽而展眉轻笑,从案头抽出一本《本草汇言》:后生可教,张景岳确有此说。说着用朱砂笔在鼻为肺窍四字下重重圈点。

此后半月,秦淮河畔的医馆成了贾环的第二个书房。在回春阁,老大夫指着他的痰湿方直摇头:陈皮用量过重,恐伤胃气。随手在药方空白处添了两味炙甘草;在保和堂,坐堂郎中对着补血方沉吟良久,将桂圆肉换成了龙眼核:鲜品滋腻,干核方显固涩之功。

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,贾环冒雨拜访隐居乌衣巷的陆太医。青砖老宅里,白发老者戴着玳瑁眼镜,就着昏黄的油灯逐字审阅。雨打芭蕉声中,陆太医突然将药方重重拍在案上:妙哉!这咳喘方竟用了温胆汤的变方,只是这剂量...话音未落,已提笔将竹茹从一钱五分赠至二钱重症之下,当下猛药,方显神农雷霆手段。

待暮色再次漫过朱雀桥时,贾环的袖中已换了叠新抄的药方。墨迹未干的宣纸上,不同医家的批注红黑交错,宛如绽放的梅枝。他踩着青石板上的水洼往回走,忽觉肩头的雨丝不再冰凉,心中已有了安排:药方和药量即已定下,下一步只需将林如海的药方找来,两下比较,对症下药即可。

连绵的细雨裹着药香漫过林府角门,元宝打着油纸伞立在斑驳的影壁后,望着拎着油纸包匆匆而出的小厮。自上次从林府归来,贾环总觉林如海的病症透着蹊跷,再加上经过这段日子对医药病理的学习,这期间又借着讨教学问的由头,去了两次林府探望林如海,总觉的林如海的病症与医书上记载的痨病之症虽有相似,却又隐隐偏离,又不好直接问及林家之人,以防打草惊蛇,毕竟林如海的江南盐道的位置举足轻重。于是让元宝偷偷的跟着林府取药之人,想办法将药方取来,当务之急先治好林如海的病症再说。

直至掌灯时分,元宝方才猫着腰溜进贾环房中,怀里揣着的油纸包还带着药铺的檀木香气。三爷,我一路跟踪到一家名为“同济堂”的偏僻小药铺,见小厮取了药走后。我方才跟药铺的伙计攀谈起来,药铺伙计怕事,起初死活不肯说,我塞了二两碎银,方才哄的那小子把方子给我抄录了一份,.又照样抓了一包......少年气喘吁吁展开药方,墨迹在烛火下泛着暗红。

贾环瞳孔骤缩。方上赫然写着紫菀、款冬花等止咳良药,却突兀地掺着三钱细辛。细辛不过钱!他猛地拍案,震得烛泪飞溅。医书上明言此药毒性峻烈,常人用量不得超过一两,这张药方的剂量足足超了三倍!那怪感觉林如海的眉宇之间隐隐有种中毒的征兆,原来根由在此。

夜风卷着窗棂轻响,贾环反复摩挲着药方边缘。林府的大夫皆是江南名医,怎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?他铺开宣纸,将自己拟订的润肺滋阴方与林府药方并排摆放,红笔在关键处批注如血:细辛助火,与沙参相克;葶苈子泻肺过猛,恐伤根本...

仔细对比过后又调整的药方,除了益气养元的方子外,又增加了一味丸药,在原方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薄荷、陈皮、罗汉果等清热镇咳的中药。又取出五十两银子交元宝,让他明天一早便去相熟的“保和堂”定制一百丸丸药。

安排好一切,此时三更梆子响过,月过中天,贾环将两张药方叠好藏入暗格。窗外雨势渐急,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混着他剧烈的心跳。这药方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秘?若林如海当真按着此方服药,岂不是...他攥紧拳头,指节泛白,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心底翻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