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魏砥 > 第527章 义帜北举

第527章 义帜北举(2 / 2)

“申耽……申耽他竟敢!”夏侯尚接到急报,先是难以置信,随即暴怒如狂,一把将面前的桉几掀翻,文书笔墨散落一地,“逆贼!无耻逆贼!我必将其碎尸万段!”

他胸口剧烈起伏,脸色涨得通红,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。房陵一失,意味着汉水上游的门户彻底洞开,西城的黄忠可以毫无顾忌地沿水路东下,与江陵的赵云对他形成夹击之势。而他原本指望能够牵制西城兵力的申氏兄弟,如今一个投降,另一个也岌岌可危。

“都督息怒!”参军连忙劝慰,但声音也带着颤抖,“当务之急,是应对眼下危局啊!”

“危局?还有什么危局比这更危?!”夏侯尚嘶吼道,“西城、房陵连成一片,鄀县苏飞虎视眈眈,江陵赵云磨刀霍霍!襄阳已成孤城!孤城!”他猛地抓住参军的衣襟,双目赤红,“你说!朝廷的援军呢?大将军的方略呢?!”

参军被他吓得面无人色,嗫嚅着说不出话来。

夏侯尚一把推开他,颓然坐倒在地,失魂落魄。愤怒过后,是深入骨髓的寒意和绝望。他仿佛已经看到,无数的吴军战船正从西面、南面两个方向,向着襄阳合围而来。

“传令……传令三军,紧闭四门,加强戒备!所有士卒,枕戈待旦!再派快马,八百里加急,送往许都!告诉大将军,房陵已失,荆北崩坏在即,若再无援军,襄阳……襄阳恐难久守!”他的声音到最后,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哭腔。

襄阳城内,人心惶惶。申耽投降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,守军士气遭受重创,百姓议论纷纷,一股失败和绝望的情绪,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全城上空。

就在襄阳一片混乱之际,西城的陈砥,却向黄忠提出了一个看似与军事无关的建议。

“黄爷爷,房陵新附,申耽虽降,但其麾下官兵及城中百姓,必然心存疑虑,惶恐不安。孙儿以为,此时不应仅以兵威临之,更需施以仁政,安抚人心。”

黄忠此刻正专注于军事部署,闻言挑眉:“哦?你有何想法?”

陈砥道:“可请黄爷爷以荆州都督府(赵云)名义,即刻发布安民告示,宣布免除房陵本年度赋税劳役,赦免申耽部属既往一切,愿留军者依才录用,愿归农者分发田地。同时,可派遣一支由文吏和军医组成的队伍,携带部分粮草药物,随一部兵马前往房陵,协助申耽稳定秩序,救治伤患,宣示我吴公国仁德。”

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此外,西城与房陵既已连成一体,两地商贸往来、人员流通亦需尽快恢复。可鼓励西城商贾前往房陵贸易,以通有无,让两地百姓尽快感受到归附后的实际好处。如此,方能真正收服房陵民心,使其成为我稳固之后方,而非需要时时防范的隐患。”

黄忠仔细听着,眼中异彩连连。他久经沙场,深知攻城为下,攻心为上的道理,但像陈砥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全,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和民心上优势的做法,着实超出了他这老将的习惯思维。

“好!好一个‘施以仁政,安抚人心’!”黄忠赞叹道,“砥小子,你不仅知兵,更通政略!此策大善!老夫这就行文,并抽调人手,就由你来统筹此事如何?”

陈砥心中一喜,知道这是锻炼自己处理政务、安抚地方能力的绝佳机会,立刻躬身应诺:“孙儿领命!必不负黄爷爷所托!”

房陵归顺的冲击波,继续向更广阔的范围扩散。

江陵,赵云接到飞报,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明显的笑容。“申耽既降,汉水上游定矣。传令,按原计划,各军向预设阵地开进,水军控制襄阳外围水域,围城之势,即刻展开!”

魏兴,申仪接到兄长投降的消息和黄忠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,如遭雷击,呆立当场。他最后的倚仗和指望消失了,独自面对西城黄忠的兵锋,他连一天都撑不下去。几乎没有太多犹豫,在第二天清晨,魏兴城头也升起了吴公国的旗帜。申仪仿效其兄,举城归降。

至此,西城、上庸、房陵、魏兴,汉水上游四郡之地,尽数落入吴公国掌控之中。荆北的战略天平,彻底倾斜。

许都,大将军府内的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。司马懿看着夏侯尚那封字里行间透着绝望的求救信,以及房陵、魏兴接连失守的军报,沉默了整整一个时辰。

“荆北……大势去矣。”他最终吐出这句话,声音沙哑而疲惫。他手中确实无兵可派,更重要的是,即便有兵,在如今东西南三线皆遭重压的情况下,投入荆北这个无底洞,是否明智?

他的目光,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西面陇右的地图。诸葛亮……这个他一生最大的对手,此刻在做什么?他是否会趁着江东在荆北大展拳脚之际,有所动作?

“看来,与蜀汉的接触,必须要加快了。”司马懿喃喃自语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。为了保住曹魏的核心利益,一些原本不可能考虑的选项,现在也必须提上日程了。

而在建业,吴公府内则是一片欢欣鼓舞。陈暮拿着荆北连番的捷报,对庞统、徐庶笑道:“子龙、汉升老而弥坚,砥儿亦渐露锋芒!荆北一定,则襄阳如在囊中。中原门户,已为我敞开一半矣!”

庞统抚掌笑道:“主公所言极是。如今之势,当令子龙稳步围困襄阳,切断其与外一切联系。同时,命伯言(陆逊)在江北加大活动力度,令曹休不敢南下。待襄阳粮尽,或可不战而下!”

天下棋局,因房陵的义帜北举,而骤然加速。曹魏荆北的防线土崩瓦解,吴公国的兵锋,直指中原腹地。一个全新的时代,正伴随着汉水的波涛,汹涌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