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魏砥 > 第514章 砥柱裂疆

第514章 砥柱裂疆(2 / 2)

望海镇,这个新兴的海外据点,其使命已不再局限于军事扰袭,更承载了江东向海洋深处探索的野望。一个微缩的“海国”雏形,正在波涛之中悄然孕育。

陇右僵持的局面,终于随着诸葛亮一系列精妙的组合拳而打破。

面对烧当羌迷当大王的首鼠两端,诸葛亮不再等待。他深知,唯有展现出让其不得不屈服的实力,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。

他密令陈式、吴懿,故意放松对一条通往烧当羌地盘的小型粮道的戒备,并散布假消息,称此路因山路难行,护卫兵力不足。同时,在冀城周围大张旗鼓地调兵遣将,做出即将发动总攻的姿态。

游楚果然中计,或者说,他不得不抓住这根“稻草”。他紧急联络迷当,许以更多财物,请求其出兵袭击这条“薄弱”的粮道,以解冀城之围。

迷当贪念再起,又见蜀军似乎真要强攻冀城,终于下定决心,亲率两千羌骑,扑向诸葛亮为其设好的陷阱。

然而,当他率军闯入那条狭窄的山谷时,等待他的不是绵软的粮队,而是严阵以待的蜀军伏兵!张翼率领的精锐从山谷两侧杀出,滚木礌石如雨而下,箭矢遮天蔽日。陈式、吴懿则率军堵死谷口。

迷当大惊失色,心知中计,左冲右突,却难以突破蜀军的铜墙铁壁。羌骑在山谷中无法发挥机动优势,成了瓮中之鳖。激战半日,迷当部下死伤惨重,本人亦被赵云生擒。

诸葛亮并未杀他,而是亲自为其松绑,设宴压惊。

“大王,亮早已言明,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。今大王兵败被擒,还有何话说?”诸葛亮语气平澹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迷当面如死灰,跪地请降:“丞相神机妙算,迷当……心服口服!愿率部归顺大汉,永为藩属,再不敢有二心!”

“好!”诸葛亮抚掌,“既如此,亮便表奏大王为归义羌王,仍统烧当部众。然需遣子为质,并派兵助我攻打冀城,以表诚意!”

迷当哪敢不从,连连叩首答应。

烧当羌的归附与反戈,成了压垮冀城守军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游楚见外援已绝,突围无望,在蜀军与羌骑的联合围攻下,坚守月余后,终于开城投降。

陇西重镇冀城,遂入蜀汉之手。诸葛亮随后分兵略定南安、安定诸郡,陇右大局,基本底定!消息传至许都,司马懿默然良久,他知道,西线的战略天平,已经无可挽回地倒向了诸葛亮。

荆南,江陵。

公子陈砥受命秘密筹备“上庸三郡”事宜后,展现出与其年龄不符的老练与缜密。他并未大张旗鼓,而是如同潜行的猎手,悄无声息地布下了自己的网络。

·细作渗透:他通过赵云提供的渠道,以及自己这些年来在荆南结交的游侠、商贾关系,精心挑选了数十名胆大心细、背景清白或有特殊技能之人,以行商、流民、投亲等各种身份,分批潜入上庸、房陵、西城三郡。他们的任务并非刺探军情(那由军方斥候负责),而是深入了解当地民情、豪强动向、官吏贪廉、物资储备、道路交通等更为深层的信息。

·山地精兵:陈砥以“剿匪”、“戍边”为名,从荆州各郡兵中,抽调善于山地行走、攀援、林战的士卒,组建了一支约三千人的“山越营”,由一名忠心可靠且熟悉山地作战的裨将统领,秘密集中于秭归以西的山区进行强化训练。训练内容不仅包括格斗、射箭,更有野外生存、伪装潜行、山地奔袭等特殊科目。所需粮草军械,则通过都督府的秘密账目,分散、小批量地运抵训练基地。

·情报分析:陈砥在自己书房内设立了一间密室,墙上悬挂着巨幅的荆襄及上庸三郡地图。所有传回的情报,都由他亲自整理、分析、标注。他逐渐勾勒出三郡的详细图景:上庸守将申耽虽为本地豪强,却与魏国中央派来的官员有隙;房陵太守蒯祺(蒯越族侄)能力平庸,不得人心;西城地僻人稀,守备最为薄弱。同时,他也注意到,三郡与汉中、襄阳的联系并不紧密,存在一定的战略孤立性。

这一日,陈砥将一份厚厚的卷宗呈给赵云。

“师父,这是关于上庸三郡的初步汇总。据目前情报,申耽、蒯祺皆非死忠曹魏之人,其心可撼。西城更是有机可乘。若将来时机到来,或可尝试‘先声夺人’,以精兵速取西城,震慑申、蒯二人,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。”

赵云仔细翻阅卷宗,看着上面条理清晰的分析、详实的数据、甚至对申耽、蒯祺性格的揣摩,心中震撼不已。陈砥所做的工作,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深入和专业。

“砥儿,你……做得很好。”赵云放下卷宗,目光复杂地看着自己这个日益成熟的弟子,有欣慰,也有几分莫名的感慨,“此策风险极大,然若成功,收益亦极大。此事关系重大,暂且按下,仍需继续积累,等待最佳时机。切记,谋定而后动。”

“徒儿明白。”陈砥沉稳应答。

荆南之地,在赵云的威望笼罩下,一条年轻的“潜龙”正在悄然积蓄着力量,磨砺着爪牙,其目光已越过平静的江面,投向了那风云激荡的汉水上游。裂疆之谋,始于毫末,却可能在未来,掀起滔天巨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