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方在朱桓大营外围的第一道壕沟处展开了惨烈的争夺。魏军冒着箭雨,奋力填平壕沟,拆除拒马。吴军则依托工事,用长矛、刀盾死死顶住,不断将冲上来的魏军砍翻下去。战场之上,杀声震天,尸横遍野。
与此同时,合肥城门洞开,李典率领城中守军,如同决堤的洪水,向朱桓大营的正面发起了猛烈反扑!他们被困已久,心中积郁的怒火在此刻彻底爆发,战斗力惊人。
朱桓顿时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困境!他兵力本就不占优势,此刻更是捉襟见肘。
“顶住!都给我顶住!”朱桓亲临一线,挥刀连斩两名冒死冲上营墙的魏军悍卒,血染征袍,“援军很快就到!让魏狗看看我江东儿郎的血性!”
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,朱桓大营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多处被突破,魏军已经攻入了营寨外围的区域。吴军伤亡惨重,但依旧在咬牙坚持,利用营内复杂的工事与魏军进行逐屋逐垒的争夺。
就在这危急时刻,东北方向尘埃大作,曹真亲率的主力大军三万余人,已全部渡过淮河,列着整齐的阵型,如同移动的山岳,向着已是强弩之末的朱桓大营,压了过来!
朱桓看着那无边无际的魏军旗帜,心中一凉。难道今日,便要葬身于此?
历阳,黄忠在接到朱桓求援和魏军渡淮的确切消息后,毫不犹豫,立刻点起两万兵马,以邓艾为先锋,火速驰援合肥。
“快!再快一点!”邓艾不断催促着先锋部队。他知道,朱桓每多坚持一刻,都无比艰难。
而在寿春,陆逊同样面临着抉择。曹真大军南下,江北防务压力骤增。但若坐视朱桓被歼,则合肥必失,历阳将直面兵锋,整个江北战略布局将被打乱。
“都督,是否派兵?”长史急切问道。
陆逊目光紧盯着沙盘,脑中飞速计算。片刻后,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:“传令,集结一万五千精锐步骑,由我亲自率领,即刻出发,驰援合肥!”
“都督,您亲自去?寿春……”
“寿春有坚城,有守军,短期无忧!”陆逊打断道,“此战关乎江北大局,我必须去!另外,传令水军,不必与魏军船队在淮河纠缠,分出部分战船,沿濡须水入巢湖,伺机攻击魏军后勤粮道!”
命令下达,陆逊披甲执锐,亲率援军,如同离弦之箭,冲出寿春,直奔西南方向的合肥战场。
合肥城外,战局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。朱桓大营多处起火,营墙多处破损,魏军如同潮水般不断涌入。吴军被分割成数块,各自为战,败象已露。
曹真立于中军大纛下,看着即将被攻克的吴军营寨,脸上露出一丝胜利在望的笑容。然而,就在这时,侧翼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!
“黄”字大旗迎风招展,一员老将须发戟张,手持凤嘴刀,一马当先,正是黄忠!其麾下历阳精锐,如同猛虎下山,直插张合军的侧翼!
“黄忠老儿!”张合又惊又怒,急忙分兵抵挡。两军顿时绞杀在一起。
黄忠的突然出现,极大地缓解了朱桓正面的压力。但魏军主力仍在,曹真立刻调整部署,分出一部兵马阻击黄忠,主力依旧猛攻朱桓大营。
就在朱桓、黄忠两部苦苦支撑,渐感不支之际,战场东南方向,再次烟尘滚滚!
“陆”字帅旗赫然在目!陆逊亲率的寿春援军,终于赶到!
陆逊没有直接投入混乱的战场,而是冷静地观察局势后,命令部队占据一处高地,旋即以密集的箭阵,覆盖向正在围攻朱桓大营的魏军后方。同时,派出精锐骑兵,直冲曹真的中军帅旗所在!
“陆伯言!”曹真脸色猛变。他没想到陆逊竟敢亲离寿春重地,来得如此之快!
三支吴军,虽然兵力仍处劣势,但形成了东西南三面夹击之势!战场态势瞬间逆转!
魏军久战疲惫,突遭三面夹击,阵脚开始松动。张合被黄忠死死缠住,李典所部在朱桓残部的拼死反击下也难以寸进。
陆逊看准时机,下令全军压上!
“杀——!”
震天的怒吼声席卷战场,吴军士气大振,发起了全面的反击。魏军终于支撑不住,开始溃败。
曹真见大势已去,长叹一声,在亲兵护卫下,下令鸣金收兵,向淮河方向撤退。
张合、李典亦各自奋力摆脱纠缠,随主力后撤。
吴军趁势掩杀,直追至淮河岸边。魏军争相渡河,落水溺毙、被吴军箭矢射杀者不计其数。鲜血染红了淮河水。
夕阳西下,合肥城外的战场渐渐沉寂下来,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尸骸、残破的军械和燃烧的营寨余烬。此战,魏军折损超过一万五千人,吴军虽损失亦不小,但成功保住了合肥之围,重创了南下的魏军主力,取得了了一场至关重要的防御胜利。
朱桓、黄忠、陆逊三人在残破的营寨前会师,虽疲惫不堪,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胜利的喜悦。
“伯言,此番若非你与黄老将军及时来援,桓恐已为国捐躯矣!”朱桓感慨道。
陆逊望着北岸,神色并未放松:“此战虽胜,然曹魏根基未损。江淮之争,恐将愈演愈烈。我等需尽快整顿兵马,修复工事,以防魏军卷土重来。”
江淮的烽火,并未因这一场胜利而熄灭,反而预示着更加激烈的冲突,即将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