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魏砥 > 第163章 惊澜暗生

第163章 惊澜暗生(2 / 2)

众将闻言,皆感佩服。都督此计,攻心为上,正是对付陈暮这等稳守之策的利器。

周瑜的计策很快显现效果。

襄阳城内,几日之间,便有一些流言悄然传播开来。酒肆茶楼间,有人窃窃私语,说前将军与刘备暗通款曲,借地是假,联盟是真,恐怕要对江东不利。也有人说,许都丞相对前将军已生嫌隙,只因赤壁战后荆州尾大不掉,朝廷或有意另派贤能……

这些流言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虽然未能立刻掀起巨浪,却也荡开了一圈圈涟漪。一些原本就对陈暮快速崛起心存疑虑的荆州本土士人,开始私下议论;一些从北方跟随而来的官吏,则心生不安,担心朝廷真会对陈暮不利,牵连自身。

镇南将军府内,王粲向陈暮汇报了市井流言,面带忧色:“明远,此必是周瑜反制之举,意在扰乱我心,破坏我内部稳定。”

崔琰愤然道:“宵小之辈,只会行此鬼蜮伎俩!当立刻下令,严查流言来源,抓几个典型,以儆效尤!”

陈暮却显得异常平静,他放下手中关于春耕进展的奏报,澹澹道:“流言止于智者,亦止于实绩。我等若因几句空穴来风便大兴牢狱,反而显得心虚,正中周瑜下怀。”

他略一思索,下令道:“仲宣,你以州牧府名义,发布一道安民告示,不直接提及流言,只强调荆州目前上下齐心,农桑兴旺,军备严整,外御强敌,内修仁政,前景光明。让百姓知晓事实,人心自安。”

“季珪,你负责暗中排查,重点是近期与江东有往来,或行为异常之人,但只监视,不抓捕,掌握证据即可。我们要知道是谁在捣鬼,而非打草惊蛇。”

“另外,”陈暮眼中闪过一丝冷光,“也是时候,再给曹操找点事情做了。可派密使北上,联络河内太守张扬旧部(或黑山军残部),散播消息,就说曹操赤壁新败,实力大损,关中马腾、韩遂亦不稳,正是河北故吏(或各方势力)有所作为之时。不必要求他们真能成事,只要让曹操感到北面不稳,他便无力过多干涉荆州。”

王粲与崔琰相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叹服。明远此举,不仅稳定内部,更将祸水引向别处,格局之大,思虑之远,确非寻常。

处理完流言之事,陈暮召见了负责与许都细作联络的心腹。

“赵云近况如何?曹操可有处置他的迹象?”陈暮直接问道。

心腹回道:“据报,赵云仍被严密关押,但看守似乎更增。许都近日亦有流言,说丞相欲杀赵云以立威,亦有说惜其才欲招降,莫衷一是。不过,我们的人尝试接触看守,进展甚微,曹操对此人看管极严。”

陈暮沉吟不语。曹操对赵云的态度如此暧昧,既不放,也不杀,更不轻易让人接触,其背后定然有更深的图谋。或许,曹操也在等待一个时机,一个能用赵云换取最大利益的时机。

自己必须抢先一步。

“继续尝试接触,不惜代价。目标不是立刻救出赵云,而是建立起一条能传递信息的隐秘渠道。”陈暮下令,“若能成功,可设法带一句话给赵云。”

“什么话?”

陈暮目光深邃,缓缓道:“便说——‘将军忠义,天下皆知。然忠义亦有轻重,阿斗公子不日南归,玄德公得享天伦,将军岂愿久困许都,徒令宝刀生锈?荆襄之地,亦盼猛虎啸傲。’”

此言看似劝降,实则内涵复杂。既点明阿斗将归,刘备处境可能变化,又暗示荆州需要他这样的勐将,更留下了“宝刀生锈”的惋惜与“勐虎啸傲”的期待。这是一颗种子,埋下去,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。

心腹领命而去。

陈暮再次独坐书房,指尖拂过那方黑色砥石。周瑜的流言,曹操的算计,刘备的入驻,如同一道道细微的裂纹,试图侵蚀这块砥石。但他知道,真正的砥石,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冲击与磨砺中,方能褪去浮尘,显露出内蕴的锋芒。

他之前的策略,多以稳守、化解为主。而现在,他开始主动布局,无论是北扰曹操,还是南抚(抑或利用)刘备,乃至对赵云伸出触角,都显示出他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。

砥石初刃,虽未完全展露锋芒,但已然具备了切割事物的能力。荆州的棋局,因为他这悄然转变的姿态,即将步入一个更加波谲云诡的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