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魏砥 > 第126章 砥政安民

第126章 砥政安民(2 / 2)

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,也是一种策略性的示弱。让曹操清楚地看到刘备的威胁,也让刘备暂时将荆北视为“无力南顾”的存在,避免过早成为刘备的主要目标。

内部同样存在不谐之音。荆北之地,世家大族盘根错节。陈暮此前借铲除蔡瑁、蒯越之威,压制了大部分反对势力,但并非所有家族都真心归附。随着外部威胁减弱,一些家族开始蠢蠢欲动,或在地方政务上阳奉阴违,或暗中与荆南的刘备、甚至退往江东的周瑜仍有勾连。

对此,陈暮采取了分化瓦解、拉打结合的策略。对于积极配合政令、表现出忠诚的家族,给予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,如允许其子弟入仕、在商贸上给予便利等。而对于那些冥顽不灵、暗中作梗者,则利用刺史职权,或寻由罢黜其官职,或在其家族涉及的讼案中依法严办,借机削弱其势力。他深知,对待这些地头蛇,恩威并施,徐徐图之,远比一味强压更为有效。

夜色深沉,刺史府书房内,烛火依旧亮着。

陈暮处理完最后一卷关于南阳郡水利修缮的文书,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。案头堆积的简牍虽已减少,但荆北千头万绪的政务,仍让他感到身心俱疲。相比于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明枪,这政事上的暗箭与琐碎,有时更耗人心神。
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夏夜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,吹散了些许疲惫。庭院中树影婆娑,月光如水银泻地,一片宁静祥和。这与半年前那个火光冲天、杀声震地的襄阳,恍如隔世。

他从袖中取出那方黑色的砥石,在月光下细细摩挲。石面冰凉,上面的划痕仿佛记录着这半年来的每一次艰难抉择,每一次力挽狂澜。从初至荆北的码头立威,到肃清内患的果决,再到襄阳城下的血战坚守,直至如今战后百废待兴的苦心经营……这一切,都如同磨刀石般,打磨着他的心智,锤炼着他的能力。

“刺史之位,假节之权……”陈暮低声自语,“看似位高权重,实则如履薄冰。”

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。曹操对他寄予厚望,同时也未尝没有考验之意。荆北地处四战之地,北有曹操本部(亦需防范),东有虎视眈眈的孙权周瑜,南有野心勃勃的刘备。他能依靠的,除了曹操有限的支援,主要就是自己带来的部分嫡系、以及文聘等荆州本土将领的辅佐,还有这刚刚经历战火、亟待恢复的荆北之地。

每一步都需谨慎,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存亡。他不能像曹操那般雄才大略,席卷天下;也不能像周瑜那般风流倜傥,谈笑破敌;更不能像刘备那般以仁德之名,收揽人心。他所能做的,就是发挥自己“沉稳缜密,果决刚毅”的特质,如同这手中的砥石,默默承受压力,一点点地打磨局面,稳固根基。

他将砥石紧紧握在手中,那股温润而坚硬的触感,让他纷乱的心绪渐渐平复。

“路还很长……”他望着窗外的明月,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深邃,“刘备取桂阳,势在必行。接下来,他的目标便是长沙。黄忠……韩玄……”

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素未谋面、却勇冠三军的老将身影。那步暗棋,或许很快就能派上用场。而荆北,在他的治理下,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,才能在未来更大的风浪中,拥有立足之地,甚至……掌握一定的主动权。

夜风吹动书页,发出轻微的哗啦声。陈暮转身回到案前,吹熄了烛火,书房陷入一片黑暗。但黑暗中,他那颗历经磨砺而愈发坚韧的“砥石之心”,却清晰如昼。明天的荆北,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