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魏砥 > 第48章 疾风劲草

第48章 疾风劲草(2 / 2)

在州府衙门,陈暮与崔琰的接触也愈发频繁。这一日,二人共同审核一批郡县官吏的考绩文书。

崔琰指着其中一份,皱眉道:“河间国相,报称境内流民安置妥当,垦田数目大增,政绩评为上等。然据我所知,河间去岁曾有水患,流民数量不少,此人到任不过半载,岂能如此速效?其中恐有虚报。”

陈暮接过文书细看,又调阅了河间国近年的户籍、田赋记录,发现确如崔琰所言,数据存在矛盾之处。他沉吟道:“崔公所虑极是。或可派员暗访,核实流民安置与垦田实际情况。若属实,自当褒奖;若有虚妄,则需追究,以正视听。”

崔琰颔首:“正当如此。吏治清明,首在考核公允。若纵容虚报,则实干者灰心,钻营者得利,非州郡之福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陈暮,“明远此前所言‘唯才是举’,司空已有意推行。然具体章程,尚需斟酌。譬如这‘才’,当以何标准衡量?又如何确保选拔过程,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?”

这正是问题的核心。陈暮思索片刻,道:“学生以为,或可设‘实务策问’,针对州郡常遇之刑名、钱谷、工程等具体难题,令候选者书面作答或当面陈述,观其思路与见解。同时,其过往任职之实际政绩,更应为重要依据。至于世家垄断……或可规定各郡荐举名额中,必有一定比例来自寒门或低阶吏员,由州府直接考察。”

崔琰听得认真,眼中光芒闪动:“实务策问……限定比例……此二策,虽不能尽善,亦可破一时之局。明远之见,愈发老成了。”他与陈暮又详细探讨了许久,将一些初步构想记录下来,准备呈报曹操。

就在陈暮忙于军政琐务与人才选拔构想之时,那条关于沮鹄与甄家的暗线,终于再次有了动静。

负责监控的暗哨回报,数日前深夜,有一名形迹可疑的货郎,以送绣品为名,进入甄府,停留了近一个时辰才离开。暗哨跟踪此人,发现其最终消失在城北一片鱼龙混杂的坊市之中。而那片坊市,正是之前沮鹄等人活动过的区域!

几乎同时,另一路监视沮鹄旧部的暗哨也传来消息,有人在常山国边境附近,似乎看到了沮鹄的踪迹,与张辽提及的那股身份不明的骑兵出现区域大致吻合!

陈暮将几条线索在脑中迅速拼接。甄府、神秘的货郎、沮鹄、常山国、不明骑兵……这些散落的点,似乎正在连成一条模糊的线。沮鹄等人很可能并未远离,而是以甄府为某种联络点,在邺城与边境之间活动,甚至可能掌握着一支小型的武装力量。

他立刻下令,加强对那名货郎的搜寻和甄府出入人员的监控,特别是与绣品、织物相关的行当。同时,将沮鹄可能出现在常山国以及不明骑兵的情报,密报曹操与程昱,并抄送张辽,提请其巡防时留意。

夜色中,陈暮独立院中,仰望星空。郭嘉的告诫言犹在耳,张辽的抱怨,崔琰的探讨,以及那隐藏在暗处的蛛丝马迹,交织成一幅复杂无比的图景。

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漩涡边缘,既能感受到来自中心(曹操)的强大引力,也清晰地感知着四周各种力量的拉扯与碰撞。武将的诉求需要安抚,士族的观念需要引导,内部的隐患需要清除,远方的敌人需要警惕……这一切,都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要极大的耐心、智慧与定力。

他再次取出那方黑色“砥石”。经历了易水畔的生死感悟,军营中的务实琐碎,州府内的政策探讨,以及暗影中的步步惊心,这块石头似乎更添了几分沉静的力量。它不言不语,却承载着风霜的痕迹,内里是历经冲刷而不改的坚硬。

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”陈暮低声吟诵。在这时代洪流的疾风之中,他这块“砥石”,唯有根基深厚,方能屹立不倒;唯有不断磨砺,方能承风前行。路,还很长,但他脚下的步伐,却愈发沉稳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