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星辉映心 科举波澜(2 / 2)

【候选考官李振邦,能量场中夹杂强烈贪欲与投机色彩,与某江南盐商能量印记高度重合,疑似已被人重金收买,意图在阅卷中徇私,危险,建议剔除。】

【士子群体中,约三成精神波动与“清议”、“还政”舆论共鸣强烈,约四成更关注实务与新政本身,剩余则态度模糊……】

一份份清晰无比的“评估报告”,让林枫对即将到来的科举了如指掌。他不仅看到了对手的布局,更看到了潜在的盟友与需要清除的隐患。

有了这份“星辉映心”带来的洞察,林枫开始从容布局。

他首先以“年老体衰”为由,不动声色地将那位已被收买的候选考官李振邦调离了阅卷官序列,换上了一位经“星辉”评估为公正且能力不俗的官员。同时,他力排众议,坚持由皇帝主持殿试的惯例不变(此举可安抚皇帝,且殿试名次最终仍需他拍板),但在具体的考官人选和阅卷流程上,进行了精心的调整,确保核心环节掌握在可靠之人手中。

对于士林舆论,他不再被动防御。他授意商辂等人,组织支持新政的官员和学者,撰写文章,举办文会,大谈“经世致用”,强调科举取士当以解决实际问题、富国强兵为首要标准,巧妙地将舆论导向从空泛的“还政”争论,引向了更具体的治国方略探讨,这正好契合了大部分渴望做实事的士子的心态。

秋闱之日,京城贡院外人头攒动,无数士子怀揣梦想与忐忑,走入那决定命运的考场。而深宫之中,天顺帝朱见深端坐于龙椅之上,准备亲临殿试,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刻意维持的威严。太皇太后于珠帘之后,王阁老等众臣肃立两旁,所有人都知道,这场科举,考的不仅仅是士子的文章,更是朝堂各方势力的角力。

林枫依旧坐镇枢机院,并未亲临贡院。但他手握星钥,心神与那无形的星辉感知相连,考场内外的种种气息、波动,皆在他心中清晰映照。他能“感觉”到那些心怀叵测者的紧张与期待,也能“感觉”到那些真正才识之士的专注与才华。

当一份份墨卷被誊录、密封,送入阅卷官所在的院落时,林枫的“星辉映心”也悄然笼罩了那里。他虽不干涉具体阅卷,却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一位阅卷官在评判时的精神波动——是公允,是偏袒,是欣赏,还是厌恶。

数日后,当经过数轮筛选的殿试卷子呈送到林枫面前时,他对于最终的名次,心中已然有数。他快速浏览着那些被阅卷官列为前列的文章,其中果然有几篇文采斐然,但通篇皆是空谈仁义道德、暗讽“权臣”的策论;也有几篇,立足现实,针对漕运、边备、民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见解,虽文笔或许稍逊,但内容扎实,充满锐气。

林枫嘴角微勾,提起朱笔,毫不犹豫地将那几篇空谈道德的文章名次大幅后移,而将那几篇充满实务精神的策论,提到了前列。尤其是其中一篇论述边地屯田与商贸结合的策论,观点新颖,数据详实,深合他意,被他直接点为会元!

“治国需实干之才,而非空谈之辈。”林枫放下朱笔,声音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。

当金榜张贴而出,名次传开,朝野一片哗然!那些被清流们寄予厚望的“道德文章”大多名落孙山,而一批名不见经传、却以实务见解见长的寒门士子赫然名列前茅!太皇太后宫中传来摔碎瓷器的声音,王阁老等人脸色铁青,他们精心布局,试图在科举中抢占先机的计划,彻底落空!

而更多的中下层官员和士子,则在震惊之余,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摄政王的用人标准。或许,追随这位强调“经世致用”的掌权者,才是他们实现抱负的真正途径?

科举风波,以林枫的全面胜利告终。他借助“星辉映心”的玄妙能力,不仅粉碎了对手的阴谋,更借此机会,向天下昭示了他的治国理念,选拔了一批符合他期望的新生力量,极大地巩固了他的权力根基。

经此一役,朝堂之上针对他的暗流,虽未完全平息,但其势已颓。许多人开始意识到,想要凭借常规的朝堂手段扳倒这位仿佛能洞察一切的摄政王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林枫收起星钥,感受着其中似乎因这次成功运用而愈发温润灵动的星辰之力,目光投向了西方。科举之局已定,接下来,是时候将更多的精力,投入到对星钥奥秘的深入探究,以及应对那来自西域、可能关乎“周天星斗封印阵列”的线索上了。

京城的风雨暂歇,但更广阔的天地与更深的谜团,正等待着他去征服与破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