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见深听得似懂非懂,但“能力与威望”几个字,却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。他看了看眼前这位权倾朝野、却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,让北疆安定、国库渐丰的摄政王,又想起宫中某些人整日在他耳边念叨的“权臣跋扈”、“祖宗家法”,心中第一次产生了一丝模糊的辨析。
林枫将小皇帝的反应尽收眼底,不再多言,转而处理其他政务。但他心中已然明了,那颗名为“帝心”的种子,已经开始萌芽。而他要做的,不是压制,而是引导,让这颗种子按照有利于国家、也有利于他自身规划的方向成长。
与此同时,针对太皇太后及宗室势力的“釜底抽薪”之策,也在暗中展开。
林枫通过“星罗”的严密监控和系统的“深度解析”辅助,很快掌握了几个关键信息:太皇太后的一位侄孙,在京城经营绸缎庄,却与漕帮勾结,利用漕运之便大肆走私苏杭丝绸,偷漏巨额税款;另一位与太皇太后关系密切的郡王,其世子强占民田,逼死人命,地方官府碍于其身份,迟迟不敢处理。
林枫没有立刻发作,而是将这些罪证悄然收集齐全。随后,他并未通过常规的司法渠道,而是选择在一个太皇太后召见宗人府宗令议事的时候,“恰好”让一份关于漕运走私案的调查报告,“不经意”地送到了宗令手中。
同时,他授意都察院一位以刚直着称、且与那位郡王素有旧怨的御史,适时地上了一道弹劾郡王世子“纵奴行凶、鱼肉乡里”的奏章。
这两记闷棍,并未直接指向太皇太后,却精准地打在了她倚重和关联的势力身上!
宗令拿到那份报告,冷汗直流,他岂能不知其中关窍?若此事闹大,不仅太皇太后脸上无光,整个宗室都可能被牵连!他立刻入宫,婉转地向太皇太后陈明利害。
而那位郡王,面对铁证如山的弹劾,更是惊慌失措,连夜入宫向太皇太后哭诉求情。
太皇太后孙氏在深宫之中,接到这两方面的消息,又惊又怒!她自然明白这是林枫的反击!如此精准地拿捏住她的软肋,让她投鼠忌器!若再继续在“还政”之事上煽风点火,恐怕下一次,那锋利的刀刃,就要直接架到她孙家子弟的脖子上了!
权衡利弊之下,太皇太后不得不暂时收敛了动作。宫中的召见频率明显降低,对皇帝“学业”的过度“关心”也缓和了许多。她需要时间,重新评估林枫的实力和决心,也需要时间,来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麻烦。
朝堂之上,那股隐晦的、指向摄政王的暗流,因为源头的暂时退缩,而平息了不少。
林枫稳坐枢机院,冷眼旁观着这一切。他并未因暂时的胜利而放松警惕。他知道,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未消失,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潜伏。而小皇帝朱见深心中那颗萌芽的种子,也需要更精心的引导。
他拿起一份关于瓦剌内部最新动向的密报,眼神变得锐利。外部的威胁,也从未远离。在抚平内部纷争的同时,他必须时刻准备着,应对来自草原的风暴。
釜底抽薪,暂平暗流;帝心初萌,需加引导。内外交困的局面虽暂得缓解,但林枫肩头的担子,却从未减轻。他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,在错综复杂的棋盘上,同时落子于朝堂、宫闱与边疆,每一步,都关乎着这个帝国的未来。而他的目光,已然投向了更远的西方,那里,或许还隐藏着与“星钥”、与“鹰神教”相关的、更大的秘密与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