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仓廪虚实(1 / 2)

野狼谷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,北疆便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丰收季。

金黄的麦浪在秋风中起伏,沉甸甸的穗头几乎要垂到地上。田间地头,到处都是忙碌的农人,镰刀挥舞的唰唰声、打谷脱粒的砰砰声、运送粮食的牛车吱呀声,交织成一曲欢快而充实的丰收乐章。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,每一个躬身劳作的背影都透着难以抑制的喜悦。

这是均田令推行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收获,其意义远超粮食本身。它关乎民心稳定,关乎新政成败,更关乎北疆能否真正站稳脚跟。

平北王府对此高度重视。林枫下令,除必要守军外,各级官吏、乃至部分轮休的军士,皆需下乡协助秋收,确保颗粒归仓。王府直属的运输队和新建的官仓系统全力运转,一辆辆满载新粮的马车,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各郡县的官仓,再由军队护送往区域中心粮库和最终的靖北镇总仓。

靖北镇新城,刚刚落成的“常平仓”区域,车水马龙,人声鼎沸。这座按照林枫要求设计建造的大型粮仓群,不仅容量巨大,更注重防潮、防火、防鼠,由军队直接管辖,戒备森严。司仓参军官吏们拿着账册,紧张地记录着源源不断运来的粮食数量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忙碌的红光。

“殿下,初步统计,今秋赋税及官田收入,入库新粮已超过一百五十万石!加上去岁结余及此次征战缴获,库府存粮已近两百万石!足以支撑全境军民度过今冬明春,甚至略有富余!”司仓参军捧着最新的账目,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地向林枫汇报。这个数字,在去年此时是无法想象的。

大殿内,众文武闻言,皆面露喜色。粮足,则民心安;民心安,则天下定。北疆的根基,终于被这金黄的麦粒夯实了第一步。

林枫微微颔首,脸上却不见太多放松:“丰收固然可喜,然储粮、管粮、用粮,更为关键。常平仓管理章程,必须严格执行,若有贪墨、渎职、损耗超标者,严惩不贷!各地官仓存粮,需定期核查,账实必须相符。”

他看向李老汉:“李老,冬小麦的播种准备如何?还有,之前试种的那种耐寒黍米,收成如何?”

李老汉连忙出列:“回殿下,冬麦种子已分发下去,各地正抓紧秋收后的土地翻耕。那耐寒黍米…收成确实不如粟麦,但其耐旱耐瘠,在坡地、新垦荒地长势不错,也算多了一份收成保障。老臣已命人留足种子,明年可在不适宜种粟麦之地推广。”

“很好。”林枫赞许道,“农为国本,不可有丝毫懈怠。不仅要让百姓吃饱,还要让他们吃得好,吃得多样。劝农司要继续钻研农技,引进良种。”

处理完农业要务,林枫话锋一转,看向商务司主事和几位负责钱庄、市舶司的官员:“仓廪渐实,商事亦当提速。官市之后,民间商贸活跃,钱庄开业半月,存贷情况如何?”

商务司主事脸上放光:“殿下,钱庄开业以来,存入银钱已超过五十万两,多为各地商号周转资金及部分大户人家闲散银两。发放首批借贷二十万两,主要投向皮货加工、药材炮制、新建车马行等工坊。商贾们对汇兑业务尤为欢迎,已办理异地汇兑三十余笔,极大便利了商队往来!”

“官市税收及市舶司抽分,首月即入库白银八万两,各类实物折价约五万两!远超预期!”负责市舶司的官员补充道,声音中充满兴奋。商业的活力,正在快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