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符客栈的饭堂里,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漫进来,将木桌竹椅染成暖金色。
林邑川四人围坐在靠窗的桌前,桌上已摆好了四菜一汤——清蒸青鳞鱼泛着莹白灵光,鱼肉鲜嫩,是灵湖特产;
烤灵鸡表皮金黄,油脂欲滴,撒着灵草碎末;
灵菇焖灵笋褐红油亮的赤焰灵菇裹着嫩黄的青纹灵笋,焖得软糯入味,灵笋的清甜渗进菇肉里,表面还淋了一层用灵蜜调的薄芡,油光润泽;
炒灵蔬是刚采的凝露草嫩叶,翠绿爽口;
还有一碗清心花灵菌汤,汤色清亮,飘着几朵淡蓝的清心花瓣,氤氲的热气裹着淡淡的凝神香气。
“这青鳞鱼得趁热吃,凉了就失了灵鲜。”张掌柜笑着拿起筷子,夹了一块鱼肉,“翠华城的灵食就是地道,比环山坊市的灵味楼还胜一筹。”
陈道友也跟着尝了一口,连连点头:“确实鲜!鱼肉里的灵气足,吃着都能补几分心神,明天比赛正好用得上。”
方道友端起汤碗,喝了一口灵菌汤,赞叹道:“这汤里加了清心花,喝着清爽,还能稳心神,掌柜选的这家客栈真不错。”
林邑川夹起一筷灵菇焖灵笋送入口中,赤焰灵菇的绵密裹着青纹灵笋的脆嫩,菇香与笋甜在舌尖交融。
咽下后,与炒灵蔬的草木清甜相呼应的灵力缓缓散开,顺着经脉游走,不仅白天赶路的酸胀感褪去,连精神都为之一振,他忍不住点头:“这两道菜真是爽口又解乏。”
四人边吃边聊,话题离不开明日的比赛——陈道友说要提前半个时辰来塔内打坐,让灵力稳些;
方道友打算带些清神丹,防止画符时走神;
张掌柜则叮嘱他们,比赛时别慌,按平时的节奏来,若遇到符纹卡顿,就先深呼吸,用灵识稳住灵力。
半个时辰后,晚膳结束。
四人起身离席,走出客栈时,暮色已将翠华城彻底染成暖金。
街道两侧的灵灯次第亮起,淡青色的灯光在青石板上织成光带,往来修士多是挂着参会令牌的符箓师,三三两两朝着中城区走去,低声讨论着赛程。
两里路程不算远,沿途的符箓铺、灵材店仍敞着门,招牌上的灵光与暮色交织,行至半途,中城区那座玄铁玉筑的灵符塔已清晰可见,塔身聚灵纹泛着淡青光,在暖金色天幕下像一柄矗立的青色玉剑,格外醒目。
林邑川走在人群中,灵识不经意间扫过,发现不少修士都是练气七重以上修为,甚至有几个练气十重的修士,周身灵力凝实得几乎要化为液态——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更添了几分期待。
随着距离拉近,灵符塔的全貌渐渐清晰。
这座青木符箓公会的总坛,远比林邑川想象中更壮观——二十七丈高的塔身直插云霄,粗三十米的塔体由“玄铁玉”混合锻造而成,玄铁的坚硬与玉的温润完美融合,塔身泛着淡淡的青黑色光泽,在夕阳下折射出细碎的灵光。
塔身共分九层,每层的设计都独具匠心。
一层最粗壮,高度三丈,塔壁上刻满了“三品聚灵纹”和“防御纹”,聚灵纹呈螺旋状环绕塔身,灵气顺着纹路缓缓流转,形成淡淡的青色光带;
防御纹则是“龟甲嵌套纹”,每一片“龟甲”都刻着细小的符篆,远远望去,像无数只青色的龟甲拼接而成,透着坚不可摧的气势。
二层到八层,塔身逐层收窄,每层高度两丈,塔壁上的符纹也随之变化:二层是“二品传讯纹”,用于塔内修士通讯;
三层是“二品隔音纹”,确保各区域互不干扰;
四层到七层,则分别刻着“符箓绘制纹”“灵力测试纹”“心得交流纹”“灵植培育纹”,对应着塔内不同的功能;
最顶层的九层最高,达五丈,塔壁刻着“四品镇塔纹”,塔顶悬着一盏“灵篆灯”,灯芯是由千年灵蚕丝制成,夜晚燃烧时释放出柔和的金色灵光,将整个塔身笼罩在淡淡的光晕中,哪怕在数里之外,也能看到这盏灯的光芒。
塔门位于一层正中央,高五丈、宽三丈,由一整块“青金灵木”打造,门板上雕刻着“青木符箓公会”的徽记——徽记是一枚悬浮的二品防御符,符纹周围环绕着青木枝叶,线条流畅,灵气十足。
门两侧各站着一名守卫,都是练气十重修为,身着玄色铠甲,铠甲上刻着公会的特殊标记(一枚小小的灵篆),手按腰间的长刀,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往来人群,却没有半分倨傲,对每一个靠近的修士都保持着礼貌的距离。
“这灵符塔的根基,是用‘地脉灵石’铺的,所以聚灵效果比坊市的聚气阵强十倍。”张掌柜见林邑川看得入神,笑着解释,“当年建塔时,公会请了三位金丹修士主持,花了整整五年才建成,是翠华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”
林邑川点点头,灵识悄悄探向塔身——果然能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灵气从塔底涌出,顺着聚灵纹遍布塔身,比聚灵洞的灵气还要精纯几分。
他甚至能隐约感知到塔内的空间波动,印证了张掌柜“里面自有空间”的说法。
走到塔门前,张掌柜停下脚步,从储物袋里取出三枚参会令牌——令牌是黑色的,材质像某种兽骨,正面刻着“符宝轩”三个字,背面是环山坊市的标志。
他将令牌递给左侧的守卫,恭敬地说:“道友,我们是环山坊市符宝轩的参会人员,前来办理参赛手续。”
守卫接过令牌,动作沉稳地走到门旁的一个方形法器前。
这法器一尺见方,由白色玉石制成,表面刻着“身份核验纹”,中央有三个凹槽。
守卫将三枚令牌分别放入凹槽,注入一丝灵力——法器瞬间亮起柔和的白光,凹槽上方分别浮现出三个白色光环,光环大小均匀,泛着稳定的灵光。
“令牌无误,参会资格有效。”守卫将令牌取出,还给张掌柜,指了指塔门左侧,“进去后左转,第三个房间是登记区,凭令牌办理参赛玉牌。”
林邑川好奇地问:“道友,这白色光环是什么意思?”守卫看了他一眼,难得多解释了一句:“光环代表参会资格的等级,白色是普通参会者,蓝色是公会合作势力,紫色是宗门代表。你们的令牌是白色光环,按普通参会者流程办理即可。”
谢过守卫,四人走进塔门。
刚跨过门槛,林邑川便感觉眼前豁然开朗——与塔外看似狭窄的空间不同,塔内一层竟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,直径足有千丈以上,高度五丈,地面由“青金石”铺成,石面上刻着淡淡的“防滑纹”,走在上面稳如平地。
天花板上悬挂着数十盏灵灯,灵灯是由透明的灵玉制成,里面燃烧着“凝神香”,灯光呈淡青色,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,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凝神气息,让人心神安宁。
门内左侧立着一块丈高的黑色木牌,木牌上用金粉写着“一层功能分区”,
一区?接待引导区:塔门右侧,提供路线指引、疑问解答,配备引导修士;
二区?比赛服务区:圆形空间东侧,办理赛程咨询、领取比赛物资、提交疑问反馈;
三区?报名登记区:圆形空间北侧,办理参赛玉牌、登记参赛人员信息;
四区?符材展示区:圆形空间西北侧,展示比赛用符材样品、高阶符材展览;
五区?比赛场地:圆形空间中央,设置比赛台、评分席、观众席、灵力测试装置;
六区?修士休息区:圆形空间西南侧,提供灵茶、灵果、休息座椅,配备聚灵阵;
七区?符箓交流区:圆形空间南侧,设置展板、玉简借阅处,供修士交流心得;
八区?物品储物区:圆形空间东北侧,提供临时储物柜,存放参赛物品,配备守卫。
木牌旁还站着两名练气四重的引导修士,身着浅青色长衫,见有人进来,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指引。
张掌柜笑着婉拒:“我们已知晓路线,多谢道友。”
四人按照木牌指引,朝着北侧的三区走去。
沿途经过不少修士,有像他们一样来登记的,也有提前来熟悉场地的——有的修士穿着华丽的锦袍,腰间挂着家族徽记(如墨符家族的“墨”字徽记);
有的修士身着统一的宗门服饰(如青符宗的青色道袍,袖口绣着符箓图案);
还有的修士带着学徒,正在给学徒讲解塔内的布局,气氛热闹却不杂乱。
三区是由三个相邻的房间组成,每个房间门口都挂着木牌,分别写着“1号登记窗口”“2号登记窗口”“3号登记窗口”。
他们要去的是3号窗口,门口站着一名练气五重的修士,见他们过来,便侧身让开:“道友请进,里面正在办理登记。”
走进房间,林邑川发现这里比外面看起来更宽敞——房间长十丈、宽五丈,中央摆着一张五丈长的“灵木桌”,桌面泛着淡淡的灵光,是用百年灵木制成,质地坚硬且能隔绝外界灵力干扰。
桌后坐着三名工作人员,都是练气六重修为,身着深青色长衫,长衫胸前绣着青木符箓公会的徽记,袖口别着“登记专员”的木牌。
左侧的工作人员负责登记信息,中间的负责核验令牌,右侧的负责雕刻参赛玉牌。
张掌柜将三枚参会令牌递给中间的工作人员,说道:“环山坊市符宝轩,三名参赛人员,前来登记。”
中间的工作人员接过令牌,再次核对——他将令牌放在一个与塔门处相似的方形法器上,法器亮起三个白色光环后,才对左侧的工作人员点头:“资格无误,可以登记。”
左侧的工作人员拿出一枚透明的记录玉简,对林邑川三人道:“请各位道友依次报上姓名、代表势力、年龄、擅长符箓类型。”
陈道友先开口:“陈远山,环山坊市符宝轩,五十岁,擅长二品中阶防御符。”
方道友接着说:“方明,环山坊市符宝轩,四十岁,擅长一品上阶疾行符。”
最后是林邑川:“林邑川,环山坊市符宝轩,十七岁,擅长一品上阶火球符、二品中阶防御符。”
工作人员将信息逐一录入玉简,每录入一项,玉简便亮起一丝白光。
录完后,他将玉简递给右侧的工作人员——这位工作人员面前摆着一块半尺长的白色玉牌(参赛玉牌的原料)、一把银色的刻刀(灵铁混合银纹钢制成,刀身上刻着“刻纹符”,能精准雕刻符纹),还有一个装着“灵墨”的小瓶(用于给玉牌上色)。
只见他拿起刻刀,先在玉牌顶部刻上青木符箓公会的徽记,接着刻上“环山坊市符宝轩”七个小字,字体是修仙界通用的灵篆,笔画细如发丝却清晰无比;
然后刻上参赛人员的姓名、年龄、号码,比如林邑川的玉牌上,便刻着“林邑川?十七岁?丁八六”;
最后,他用刻刀在玉牌背面刻上一个特殊的“防伪纹”——这是青木符箓公会的专属标记,由三道相互缠绕的符箓纹路组成,只有公会的法器才能识别,避免伪造。
雕刻过程中,工作人员的手腕稳如磐石,刻刀在玉牌上滑动时没有丝毫滞涩,灵墨顺着刻刀的轨迹渗入玉牌,让文字和纹路泛着淡淡的黑色灵光,既醒目又不易磨损。
每刻完一块玉牌,他都会将其放在一个小法器中检测——法器亮起绿色光芒,便代表雕刻无误。
“三位道友请签收。”左侧的工作人员将三枚玉牌和一份记录文书递给他们,文书上详细记录了参赛信息,需要签字确认。
林邑川接过自己的玉牌,入手温润,灵识探入能感觉到玉牌内的防伪纹在微微波动,确认是真品后,才在文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。
登记完成后,中间的工作人员对门外喊了一声:“小吴,带符宝轩的道友去二区比赛服务台。”
很快,一个身着浅青色短打的年轻修士走了进来——他是练气二重修为,看起来十八九岁,脸上带着几分青涩,腰间挂着“引导修士”的木牌。“几位道友,请跟我来。”他拱手道,语气带着几分恭敬。
四人跟着小吴走出三区,朝着东侧的二区走去。
沿途经过的走廊宽三丈,地面同样是青金石铺成,墙壁上挂着一幅幅“符箓发展史”的壁画——从最古老的“结绳传符”,到后来的“兽骨刻符”,再到如今的“灵纸画符”,每一幅壁画都栩栩如生,还泛着淡淡的灵气,显然是用灵墨绘制的。
走廊两侧每隔五丈便挂着一盏“符纹灯”,灯壁上刻着“一品照明符”,不用灵力催动便能自动发光,灯光柔和不刺眼。
偶尔能看到其他引导修士带着参赛人员走过,大家都会侧身避让,点头示意,氛围和睦。
“道友,你们是环山坊市来的吧?”小吴边走边搭话,“我去年送过环山坊市的修士,他们说那边的灵槐林特别大,是吗?”
林邑川笑着点头:“嗯,灵槐林有数十里,里面还有不少低阶灵草。”
小吴眼中满是向往:“等大会结束,我真想去看看,可惜我修为太低,不敢单独出门。”
半刻钟后,他们终于抵达二区。
二区是一个开放式的区域,面积约百丈,中央摆着一张八米长的“灵木服务台”,服务台由千年灵木制成,表面打磨得光滑如镜,泛着淡淡的绿色灵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