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邑川喝完最后一口灵米粥,指尖拂过案上堆叠的玉简——这些都是从符箓专场换来的《1-3品符箓大全》《符箓奇思妙用笔记》,昨日简单翻阅时,便觉符纹布局的思路清晰了许多,今日正好趁绘制符箓的机会实践感悟。
他将桦皮符纸铺开,取过狼毫符笔,笔尖蘸上上品符箓墨,灵力缓缓注入笔杆。
与往日不同,此刻笔尖的灵狐尾毛仿佛与他的灵力有了更深的共鸣,勾勒符纹转折时,竟少了往日的滞涩感——这是《1-3品常见符箓绘制详解》里提到的“笔锋随灵力走”,他昨日初看时只觉抽象,今日实操才明白,原是让灵力顺着笔锋自然流转,而非强行控制。
“原来如此。”林邑川一边绘制二品中阶防御符,一边静静感悟。
符墨在桦皮符纸上晕开,泛草木灵气的纤维与朱砂粉末的红光相互呼应,符纹的每一笔都比之前更流畅。
他不再执着于“画得像”,而是试着让灵力与符纸沟通,就像《三品符箓师心得》里说的“符纸有灵,需以心神待之”。
当最后一笔收锋时,符纸突然亮起柔和的金光,比往日绘制的同阶符箓灵光更盛——这是符箓品质提升的征兆。
从晨光微亮到暮色四合,案上的符箓渐渐堆成了小山:二十张二品低阶疾行符、五张二品中阶防御符、两百张一品中阶火球符、一百八十五张一品上阶冰箭符,正好是他计划售卖的数量。
指尖沾着淡淡的符墨香,林邑川伸了个懒腰,只觉手腕虽有些酸痛,心神却异常清明——一整天的绘制,不仅完成了目标,更将玉简里的理论彻底融入了实践,下次绘制时,效率定能再提一成。
简单吃过晚饭后,林邑川将十二枚上古神秘玉简摆在案上。
这些玉简通体乌黑,表面布满裂纹,有的还沾着褐色的泥土,是他从交换会各个专场淘来的。
他先取过一枚,指尖注入灵力试探——灵识刚触到玉简,便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反弹,连一丝内容都探不出;
又尝试用符墨添加剂涂抹表面,裂纹处虽泛起微弱的金光,却依旧毫无反应;
甚至取来灵泉水浸泡,玉简也只是沉在水底,没有任何变化。
“不能用暴力。”林邑川皱着眉收起灵锤,他试过用灵力冲击玉简边缘,结果只让裂纹多了一道,吓得他赶紧停手——这些玉简看着脆弱,万一真碎了,里面的秘密就彻底没了。
他盯着玉简看了半晌,忽然想起交换会时摊主说的“雷灵花汁液可显字”,可他如今没有雷灵花,只能另寻他法。
“或许墨韵书屋有相关记载?”林邑川打定主意,明日一早就去坊市的墨韵书屋查找答案。
第二日天刚亮,林邑川便赶往墨韵书屋。
这家书屋是环山坊市最大的典籍铺,不仅有修仙界的玉简,还藏着不少凡间古籍。
他直奔二楼的“古修秘闻区”,在书架前翻找半晌,最终挑了五枚相关玉简:《上古玉简辨识录》《灵识探物基础》《古修器物养护法》《玉简解封浅说》《裂纹玉简修复术》,花了他三十块下品灵石。
回到小院,林邑川从傍晚读到深夜,案上的油灯换了三盏,却没找到任何有用的方法。
《上古玉简辨识录》里只提了“以灵力激发”“以精血为引”,前者他试过,后者他不敢——万一精血与玉简相冲,反而会破坏内容;
《玉简解封浅说》里的方法需要“四品以上灵液”,他如今没有;
《裂纹玉简修复术》则只讲如何修补裂纹,不提如何读取内容。
“难道方向错了?”林邑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忽然想起凡间常有“古籍藏秘”的说法,修仙界的方法不行,或许凡间的法子能行?
第三日一早,林邑川再次来到墨韵书屋,这次直奔一楼的“凡籍区”。
书架上的书籍多是纸质的,有的书页泛黄发脆,却透着岁月的厚重。
他在书架间穿梭,挑了二十几本与“古物辨识”“玉简解读”“古文考据”相关的书,其中还有三本线装古籍,封面写着《周玉简考》《古器解锁录》《异宝辨识杂记》。
结账时,掌柜见他买的都是凡间旧书,只收了他两块下品灵石,笑着说:“这些书没多少修士要,道友若能从中找出有用的,也算它们没白藏这么多年。”
抱着一摞书回到小院,林邑川来不及休息,立刻翻开《古器解锁录》。
这本书的纸张已经发脆,字迹是用毛笔写的,墨迹有些晕染,却依旧清晰。
他一页页翻看,从“青铜鼎纹饰解读”看到“玉璋符文辨识”,直到下午时分,才在书末的“杂记”部分看到一行小字:“上古玉简多以‘晨露+月华草汁’浸泡,待纹现后,以灵识引‘温和灵力’绕简三圈,可解其封,暴力则毁。”
“竟是这么简单!”林邑川又惊又喜,他赶紧按书中方法准备:先去院外收集晨露(虽已是下午,灵槐叶上仍残留着不少),装入玉碗;
再取出半枯月华草,挤出三滴汁液混入晨露,碗中的液体瞬间变成淡青色,泛着细微的灵光。
接着,他将十二枚神秘玉简逐一放入碗中浸泡,心中默念:“千万别出问题。”
不过半柱香的时间,玉简表面的裂纹处开始泛起淡淡的青光,原本模糊的纹路渐渐清晰——不是阵纹,而是上古修士常用的“云纹”,像水流般环绕着玉简。
林邑川按书中所说,指尖凝聚一丝温和的灵力(比绘制符箓时的灵力弱三成),缓缓绕着第一枚玉简转动三圈。
当第三圈灵力走完时,玉简突然发出“嗡”的轻响,表面的云纹瞬间消散,露出里面淡金色的古文——封印解开了!
他按同样的方法,将剩下的十一枚玉简一一解封,过程异常顺利,没有一枚损坏。
待所有玉简都亮起淡金光时,林邑川深吸一口气,开始读取内容——李若衡早年曾给过他一本《上古文字对照录》,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,这些古文对他来说,就像看凡间的简体字一样轻松。
可很快,林邑川便皱起了眉:有七枚玉简损坏得太严重,里面的内容只剩下三分之一甚至不到,而且断断续续,有的只写了“灵草生于……”“炼器需以……”,后面的文字全没了,连拼接都做不到,完全没有价值。
他将这七枚玉简放在一旁,继续看剩下的五枚。
第一枚完好的玉简,是一位筑基期大圆满修士的“修炼手记”。
玉简的主人名叫“云松子”,曾在环山坊市周边的“青木谷”修炼。
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从练气十重突破到筑基期,再到筑基大圆满的心得:突破筑基时,需将丹田灵力凝练成“灵液”,而非单纯压缩;
筑基后修炼“灵力循环诀”,每日寅时运转灵力绕经脉三十六周,能让灵力更凝练;
筑基大圆满的瓶颈,在于“识海与丹田的共鸣”,需以“凝神香”辅助,让灵识与灵力同步运转,才能突破壁垒。
“这对我日后突破筑基太有用了!”林邑川忍不住在书页上做了标记,云松子提到的“灵力循环诀”,正好能弥补他现在修炼《白诀》时“灵力流转稍慢”的短板。
第二枚玉简的主人更不简单——“金丹后期修士?炼器宗师”墨千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