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渐浓时,林邑川帮着关好店门,王婶塞给他一包刚收的栗子:“路上吃,垫垫肚子。”
栗子还带着余温,暖得人心头发热。
第三日在食堂择菜时,张师傅正对着蒸笼发愁:“今天的馒头碱放多了,有点发黄。”
李嫂在一旁笑:“等下跟孩子们说这是‘黄金馒头’,吃了力气大。”
林邑川帮着摘青菜,听他们讲学员们的趣事:小胖吃饭总抢最后一个馒头,说那是“压轴馒头”;阿木总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分给小花,说她身子弱需要补。
“少馆主你看,”李嫂拿出个小本子,上面用不同颜色记着药膳方子,“这红色是炼皮的,蓝色炼肉,绿色炼筋,准没错。”
林邑川翻看着,见她在“炼髓枸杞乌鸡汤”旁画了个小太阳,问是什么意思,李嫂笑道:“这汤得中午炖,阳光足的时候药材效果好。”
择完菜,张师傅非要塞给他两个刚出锅的“黄金馒头”:“尝尝,其实味道不差!”馒头带着淡淡的碱香,林邑川吃得干干净净。
第四日午后和护院比试时,老李总爱用蛮力,林邑川故意露个破绽,让他把自己“逼”到木桩旁,然后借力转身化解攻势:“你看,就像编竹篮时利用竹篾的韧性,硬拼不如巧劲。”
老李摸摸头笑了。护院老张突然说:“少馆主放心,我们会看好家的,谁也别想欺负学员。”
林邑川点点头,心里暖暖的。
比试结束时,四个护院非要塞给他一把匕首:“路上防身,这刀锋利。”匕首鞘是他们用竹编的,还刻着简单的花纹。
第五日傍晚,林邑川对着铜镜练习隐藏修为的法术。
运转法术后,体内灵力收敛得干干净净,镜中的青年气息微弱,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练气二重修士。
他对着镜子做了个鬼脸,笑道:“这法术确实是阴人的好东西。”
可想到明日就要离开,笑意又淡了下去。
母亲端着碗莲子羹进来:“练累了吧,喝点羹。”
莲子羹熬得糯糯的,甜而不腻。
母亲看着他,欲言又止,最后只说:“路上别省着灵石,该花就花。”
林邑川嗯了一声,把莲子羹喝得一滴不剩,碗底映出他泛红的眼眶。
第六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林邑川就已整理好行囊。
他将常用的储物袋系在腰部内侧,里面装着一千多张符箓、丹药和常用的飞剑和铃铛法器,数百两银子和数百两黄金,换洗的衣物和几件法衣等;
装贵重物品的储物袋贴身藏在怀中,放着剩余的六百多块灵石、炼丹炉、白诀等。
背上的行囊不大,却装得满满当当:母亲连夜烙的干粮、两件换洗的青色劲装、两块备用灵石、一把防身的砍刀,还有几两碎银子以备不时之需。
林父和林母早已在堂屋等候,桌上摆着热腾腾的早饭,却没人动筷子。
林母眼圈红肿,显然一夜未眠,见林邑川出来,连忙起身帮他理了理衣襟,指尖颤抖着拂过他的衣领:“路上冷了就加衣服,别硬扛着……”话未说完就哽咽起来。
“娘,我都记着呢。”林邑川握住母亲的手,她的掌心布满薄茧,那是常年操劳和练体留下的痕迹,“您和爹要保重身体,我会找到你们突破的方法,护院和先生都可靠,武馆有他们帮忙照看着,我才能放心。”
林父拿起桌上的剑,亲手为他系在腰间:“这剑跟着我几年,以前想着练剑,后来不适合就放弃了。
记住,遇事别逞强,保命最要紧。”
他的声音虽稳,眼角却悄悄湿润了。
临行前,林邑川对着父母深深一揖:“爹,娘,保重身体,我会常回来探望的。”
林父别过头,望着门外的晨光:“去吧,早去早回。”
林母再也忍不住,泪水夺眶而出,却死死咬着嘴唇没哭出声,只是挥着手让他快走。
林邑川翻身上马,乌骓马仿佛感受到主人的不舍,轻嘶一声迟迟不肯迈步。
他回头望了一眼站在门口的父母,母亲用袖子捂着脸,父亲挺直的脊梁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孤单。
“驾!”他狠下心一夹马腹,乌骓马踏着晨露向前奔去,身后武馆的身影越来越小,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。
离开武馆后,林邑川一路不紧不慢地向西而行。
乌骓马脚程快,两天后便抵达木灵国木灵城以西两百里的山区。
这里山势连绵,林木茂密,空气中的灵气比百山密地还要浓郁,显然是修仙者活动的区域。
他勒住马缰,在一处山坳中隐藏好马匹,徒步向灵力波动最明显的方向走去。
越往山里走,灵气越发浓厚,草木也长得格外繁盛,路边偶尔能看到散发着微光的灵草。
林邑川运转隐藏修为的法术,将气息稳定在练气二重,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,前方突然出现一片开阔地。
只见山谷中央有一处明显的灵力波动源,却被一层淡淡的光幕笼罩,看不出入口在哪。
正当他疑惑时,光幕中突然走出一个穿黄衣的修士,看上去二十多岁,气息稳定在练气三重。
黄衣修士上下打量他两眼,见他只有练气二重修为,眼中闪过一丝诧异,随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:“新来的?想进坊市得交一块灵石。”
林邑川心中一动,面上却装作懵懂的样子,从行囊中取出一块下品灵石递过去:“多谢前辈指点,我第一次出来见世面,不知这里是什么地方。”
黄衣修士接过灵石,掂了掂塞进储物袋,哈哈笑道:“看你这模样,怕是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的吧?还好遇到我,要是碰上那些心黑的修士,你这点修为可不够看的。”
他侧身让开道路,露出身后一人高的门洞,门洞内灵气如潮水般涌出,比外面浓郁数倍。
“晚辈听师傅说外面凶险,总不信,非要出来看看。”林邑川假装害怕地缩了缩脖子,眼角却悄悄观察着门洞,那是用阵法开辟的空间入口,边缘闪烁着复杂的灵纹。
“你这小子还算机灵,”黄衣修士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进去吧,这是环山坊市,方圆万里就这一处修仙者集市,可得好好长长见识。”
林邑川连连道谢,进入门洞时还特意回头拱手,一副乖巧懂事的样子。
刚穿过门洞,一股浓郁的灵气便扑面而来,让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,丹田内的四个气旋竟自发地加速运转起来。
他惊讶地发现,这里的灵气浓度比百山密地最浓厚时还要高一倍,吸入体内时带着温润的暖意,滋养着每一条经脉。
放眼望去,眼前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。
一条宽阔的道路沿着山势蜿蜒而上,足够四辆马车并行,路面铺着光滑的青石板,石板缝隙中长着散发微光的灵草。
道路两旁矗立着数十座风格各异的建筑,有的如琼楼玉宇,飞檐斗拱上雕刻着灵鸟图案,在阳光下泛着莹光;
有的似洞府石窟,门口挂着写有“炼丹坊”“法器铺”“符箓铺”的木牌。
空气中弥漫着多种气息:丹药的甜香、法器的金属味、灵草的清香,还有修士们交谈时散发出的灵力波动。
道路上往来的修士络绎不绝,有穿锦衣的高阶修士,气息沉稳如山;
有挎着药篓的低阶弟子,脚步匆匆;
还有摆摊的商贩,面前摆着闪烁灵光的法器、色泽各异的灵草,叫卖声此起彼伏却不嘈杂,反而透着一股修仙者的从容。
林邑川站在入口处,一时竟看呆了。
他从未见过如此多的修仙者,也从未感受过如此浓郁的灵气,仿佛闯入了传说中的仙境。
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,隐约可见亭台楼阁的影子,灵气在山间化作淡淡的云带,缓缓流动;
近处的建筑鳞次栉比,每一座都散发着独特的灵气波动,显示出主人的修为与专长。
“原来这才是修仙者的世界。”林邑川喃喃自语,压下心中的震撼,按捺住探索的冲动。
他知道自己现在修为低微,需得谨慎行事,于是收敛心神,学着其他低阶修士的样子,沿着道路慢慢前行,开始打量这座环山坊市的每一处细节,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