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天命人的仙路 > 第64章 练气一层

第64章 练气一层(2 / 2)

他认出这是用精铁掺灵铜炼制的法器“青阳剑”,虽只是低阶法器,却比他腰间的竹剑锋利百倍,剑身隐隐有寒气流转,显然还附加了微弱的冰属性效果。

他按捺住试剑的冲动,转而抓起玉简——这些用灵玉雕刻的薄片才是真正的宝藏,蕴含着前人的修炼心得。

当第一枚玉简贴上眉心的瞬间,信息流如潮水般涌入识海,却并不混乱,显然是前人以灵识梳理过的内容:

《神行步》:低阶中级身法,运转时需将灵气注入足太阴脾经,沿脚踝、膝盖、大腿内侧经络流转,可提升三成移动速度,步法轨迹暗含“北斗七星”方位变化,每步落下需踩在对应星位,转折时灵气需在血海穴短暂凝滞。

《练气心得手札》:两份残篇,一份提及“以食养气”之法(建议多摄入灵米、朱果、灵麦等富含灵气的食物,每日晨食灵米粥可滋养脾胃,辅助灵气吸收);

另一份记载着“冲关时若经脉刺痛,可按压足三里穴缓解”的经验,还标注了“灵气逆行时,轻叩百会穴可导气归海”的应急之法。

《炼丹基础要略》:详述聚灵炉的使用方法,需先以灵火预热炉身,待炉壁泛出红光方可投料;

记录了止血丹(凡品下阶)、聚气丹(凡品下阶)、解毒丹(凡品中阶)、培元丹(凡品中阶)、清神丹(凡品上阶)五种丹药的配方与炼制步骤,其中培元丹需灵谷草(三年生)、寒潭水(深层)、赤鳞鱼眼(一对)三味主药,辅药需望月草、凝露花各一份,炼制时火候需“三温三火”,切不可急功近利。

《符箓入门》:收录“火球符、疾行符、金刚符、冰箭符、风刃符”五种低阶符箓的制作流程,特别强调画符时灵识需稳如磐石,笔尖灵气流动必须与符文纹路完全契合,墨汁需用灵炭混合朱砂调制,符纸需以晨露浸润三日方可使用。

《百草图鉴》:图文并茂记载了三百余种灵草特性,如“龙须草生阴湿处,根须七歧者可入药,主治经络堵塞,需与清水同煎”,并配有手绘叶脉图,线条精准;

“血参生于腐殖土中,茎带紫纹,叶呈心形,补气效果极佳,年份越久茎纹越密”。

《灵兽简录》:描绘了青鳞蛇(栖息于毒沼,吐信可喷毒雾,其鳞可制防毒符)、疾风豹(生双翅,速度极快,喜食灵鹿,弱点在翼根软处)、灵纹龟(背甲可抵筑基期修士全力一击,腹甲有灵纹,可入药)等二十八种低阶灵兽,每种都标注了栖息地与弱点,字迹旁还画着简易素描。

林邑川闭目消化着这些信息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玉简边缘,冰凉的玉质让识海更加清明。

当灵识扫过《神行步》的步法图谱时,他忽然感觉气海处的木灵气轻轻一颤,与功法中“足太阴脾经”的灵气路线产生共鸣——或许是因为此地木灵气充裕,又或许是他身具混沌灵体能兼容各属性功法之故。

想到此处,他不禁生出一丝期待:若能将《神行步》与火球术结合,在高速移动中施法,既能躲避攻击又能发动突袭,是否能成为他日对敌的杀手锏?

朝阳爬上山顶时,林邑川已将所有物品分门别类收入储物袋,两个袋子贴身藏好,三寸青阳剑则系在腰间,用外衫遮住。

他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,心中忽然有了明确的方向:先以《神行步》打基础,熟悉灵气在下肢的运转;

再研读炼丹与符箓之术,掌握生存技能;

待灵气充裕时便尝试炼制培元丹,辅助修炼——而这一切,都需要更多灵石支撑,下品灵石消耗极快,中阶灵石更是修炼至宝。

林邑川在岩洞内布置好简易四象阵,取出四块泛着青芒的木属性灵石,分别置于东南西北四角,阵眼处恰好有块平整的青石。

依照《白诀》所载的灵石吸收法门,开始了艰难的修炼尝试。

他用“握元法”,双掌各紧攥一块木灵石,以气海为漩涡,引导灵气缓缓纳入。

灵气流动稍显顺畅,顺着手臂经脉缓缓下行,可刚到肘部曲池穴,便因灵气过于精纯而滞涩不前,需以灵识反复冲刷才能继续推进。

当第二块灵石耗尽时,气旋仍未成形,他只觉经脉刺痛加剧,仿佛被无数钢针扎过,额头渗出冷汗。

心疼归心疼,林邑川深知修行不能半途而废。

这些灵石是修炼的基石,浪费一块便少一分机缘。

他强忍着肉痛,又取出两块灵石,这次换了水属性灵石,想试试不同属性是否更易吸收。

他摒弃了急于求成的心态,将灵识分成数缕,如庖丁解牛般精准引导灵气:一缕护着经脉壁,一缕推动灵气前行,一缕在气海边缘凝聚。

随着灵石表面的光泽逐渐黯淡,气海处终于泛起微光,银白色的气旋开始缓缓旋转,虽微弱却稳定,如婴儿呼吸般均匀。

尽管耗费了四块灵石(两块木属性、两块水属性),看着气海中央初具雏形的气旋,他心中燃起一丝希望,也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多收集灵石,无论是通过坊市交易、完成任务,还是探寻秘境,都要积累足够的修炼资源。

此后三日,林邑川不再依赖灵石,转而尝试吸纳空气中的灵力。

他每日破晓便来到山谷中的灵泉旁,盘坐于青石之上,双目微闭,灵识如蛛网般扩散开来。

起初,他只能捕捉到零星的灵气,每一缕都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引入经脉,一个时辰下来,气海气旋仅增长一丝。

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渐渐摸清了灵气流动的规律——清晨时分,木灵气会随着山风在林间汇聚,辰时最盛;

午后烈日当空,火灵气则更为活跃,未时达到顶峰;

傍晚水汽上升,水灵气充盈;深夜万籁俱寂,土灵气沉淀。

他依循灵气潮汐,调整修炼时间:清晨吸木灵气养经脉,午后纳火灵气炼气旋,傍晚引水灵气温润,深夜聚土灵气固基。

如此一来,效率大大提升,三日下来,气海气旋已凝实了近半,运转时灵气流动愈发顺畅。

林邑川望着灵泉中自己的倒影,面容虽仍带少年青涩,眼神却已多了几分坚韧与笃定。

一个月的时间里,林邑川几乎不眠不休,唯有腹中饥饿时才啃食几口干粮。

当第一缕春日暖阳穿透云层,洒在他身上时,气海处的气旋突然剧烈震颤,一股温润的力量席卷全身。

他惊喜地发现,气旋已然成形,宛如一轮微型皓月散发着柔和光辉。

与此同时,灵识如涟漪般向外扩张,从原先的一米猛地延伸至三米,他能清晰“看”到三米内每一片树叶的脉络,每一只蚂蚁的爬行轨迹。

林邑川修炼期间每日身体表面均有污垢排出且日渐减少,直至气旋形成后不再排出,此阶段他几乎赤身修炼以保持洁净。

修炼天赋在此时展露无遗。

林邑川在稳固气旋的同时,开始钻研各类术法。

修炼“神行步”时,他在林间反复奔跑,起初步伐凌乱,灵气时常在经脉中堵塞,导致双腿酸痛难忍。

但他不断调整呼吸与灵气运转节奏,终于在第七日踏入小成境界,身形鬼魅般掠过山石,衣角几乎不沾草木。

御物术的修炼同样艰辛。

他将青阳剑置于掌心,以灵识如丝线般缠绕剑身,试图操控其飞行。

一开始,小剑不是突然坠落,就是不受控制地乱撞,有次甚至险些划伤他的脖颈。

但他毫不气馁,每日花费数个时辰练习,终于能让小剑在三米范围内自由穿梭,剑气划破空气,发出“嗡嗡”的低鸣。

火球术、风刃术、冰箭术和灵盾术的修炼也并非一帆风顺。

火球术凝聚时,他常因灵气掌控不稳,导致火焰过早熄灭;

冰箭术需要极寒的意念引导,稍有不慎就会反噬,让他浑身发冷;

风刃术对灵识的精准度要求极高,稍有偏差,气刃就会偏移方向;

灵盾术则需灵识具备极强的稳定性与承压性,以灵力凝聚防护屏障,抵御攻击时需实时感知冲击并调动灵力修补,对灵识的持续输出与应变能力要求严苛,且不同属性灵盾需与对应元素共鸣,否则易因灵力紊乱导致屏障薄弱或溃散。

但林邑川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悟性,不断总结经验,终于将这五种种法术都修炼至小成境界,可以在两个呼吸间完成。

掌心凝聚的火球术愈发凝练,三米内的枯枝瞬间燃成灰烬;

冰箭术凝结的冰棱寒意刺骨,能在瞬间冻结石块;风刃术挥出的气刃削铁如泥,轻松斩断碗口粗的树干;

御物术在三米内可以操纵小剑快速的穿越;灵盾术可以抵抗以上几种法术的强力攻击,只是每次抵抗需消耗一缕灵力。

林邑川试了一下,他的灵力可以支撑发十次法术。

临行前,林邑川将玉简、灵石收入储物袋,贴身藏好空袋,清理完山谷中修炼痕迹后,回望已生活一个多月、每寸土地都留有自己修炼汗水与足迹的山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