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 > 第112章 识时务的田承嗣

第112章 识时务的田承嗣(2 / 2)

“咱们现在要做的,是让韩愈他们在平卢继续宣讲推恩令,吸引更多百姓和士兵归降。民心散了,史思明再凶,也成不了气候。”

狄仁杰点头称是,又与我商议了许久平叛的细节,才起身离去。

送他出门时,我看到衙署外的街道上,百姓们正提着菜篮往来穿梭,孩子们追着卖糖人的小贩跑,笑声清脆。

这太平景象,更让我下定决心,绝不能让藩镇之乱毁了这一切。

就在长安这边因田承嗣的明智之举稍感安心时,平卢的天空已被绝望的阴霾彻底笼罩。

韩愈在给我的密信中写道,如今的平卢乡间,十户九空,田地里的未熟稻谷被抢收一空,连树皮草根都被饥民挖来吃。

有逃兵说,军营里有人饿得受不了,夜里常能听到哭嚎声。

史思明的部将赵全为了凑军粮,竟带人闯进寺庙,把和尚们化缘得来的粮食都抢了去,还放火烧了寺庙,百姓们恨透了他。

平卢有兵营里的士兵因缺粮引进发生的哗变,带着百姓一起冲击府衙,让赵全交出搜刮的粮食。

史思明发现这个情况后为了平息民愤,当众斩杀了他之前派遣到处搜刮粮食的粮官赵全。

但是斩杀赵全之后仍无济于事,民众与士兵还是没有粮食吃,每日都有士兵逃跑的事情发生。

“史思明这是疯了。”沈括看完信后说道,“他以为杀了赵全就能稳住人心,却不知百姓和士兵恨的不是赵全一个人,而是他这个为了权力不顾人命的节度使。”

我望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,晚霞把天空染成一片血红,像极了平卢大地上流淌的鲜血。

那些士兵和百姓,本都是安分守己的人,却因为史思明的野心,被逼得家破人亡、流离失所。

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碗饱饭,一片安稳的土地,可就连这最简单的愿望,在乱世中都成了奢望。

我提笔给韩愈回信,若是情况危急,就暂时撤到魏博,安全第一。

信中还附上了朝廷调拨的粮草清单,告知他魏博的粥棚会扩大规模,让他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平卢的百姓,给他们一点希望。

送信的暗卫出发后,我独自爬上衙署的屋顶。

夜色渐浓,长安的灯火次第亮起,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。

远处的玄武门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三下,沉稳而有力。

我想起在平卢的韩愈,在魏博的田承嗣,在榆关的李晟,还有那些为了太平默默付出的人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
“李大人,陛下宣你进宫议事!”鲁二的声音传来。

我从屋顶下来,见他手里拿着一盏灯笼,照亮了门前的路。“知道是什么事吗?”我一边走一边问。

鲁二摇了摇头:“听内侍说,好像是沧州那边有新的动静,陛下急着找你商量。”

紫宸殿内灯火通明,武则天坐在龙椅上,脸色凝重。狄仁杰和几位武将站在殿下,见我进来,都朝我点了点头。

“李白,你看看这个。”武则天把一份密报扔到我面前,“这是李晟刚送来的,史思明把沧州附近的驻军调回了一半,看样子是要有所行动了。”

我拿起密报,快速扫了一遍。

史思明果然动了,他调回驻军,不是要撤兵,而是要集中兵力。

“陛下,史思明这是要孤注一掷了。”我躬身道,“他调回兵力,要么是想强攻魏博夺粮,要么是想把境内百姓的粮食都搜刮一遍之后提前发动叛乱,抢占先机。”

我抬头看着她,目光坚定:“陛下不必担心。他的兵力虽多,但军心涣散,粮草不足。咱们只需让李晟在榆关严阵以待,防止他与安路山会合;”

“让田承嗣守住魏博,断他的粮路;再让韩愈在平卢加大宣讲力度,吸引他的士兵归降。如此一来,史思明就是瓮中之鳖。”

回到衙署发现沈括在等我。

他把各路兵马的布防图整理好,放在案上:“大人,已经给李晟将军那边去信,让李将军加强榆关的防御;给田承嗣也送去消息,让魏博集结兵马,随时准备迎战。”

“很好。”我指着地图上平卢的位置,“现在就等史思明的下一步动作了。他若敢来,咱们就给他一个迎头痛击。”

就在我部署完各路兵马的次日清晨,平卢传来了最新的消息。

史思明把调回的驻军都派出去搜刮粮草了,平卢节度使府中灯火通明,他本人更是连轴转,与谋士们商议到深夜。

“史思明这是准备要提前叛乱了。”沈括看完信,脸色凝重。

我却笑了笑,把信放在案上:“他这是被逼到绝路了。粮草将尽,军心涣散,再不拼一把,就只能坐以待毙。”

我走到窗前,望着东方渐渐亮起来的天空。

太阳即将升起,金色的光芒穿透云层,洒在青瓦上,温暖而耀眼。

我仿佛看到了平卢的百姓们,在韩愈的宣讲下,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;

看到了史思明站在平卢的城楼上,望着城下涣散的士兵,脸上满是绝望和挣扎。